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聚焦“行见八闽”,福建南部片区思政研学建设大步迈进 厦门大学携手多方,“行见八闽”思政实践再升级

3月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的“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2025年工作推进会(南部片区)暨全省高校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总结展示活动,涵盖了活动中的专题片观看、思政微课展示、签约仪式以及相关行动计划的发布,还提及了“行见八闽”试点建设情况和厦门大学的闽宁协作新举措。

央广网厦门传来消息,在4月1日的报道中,3月29日这一天,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盛大举行。这便是“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2025年工作推进会(南部片区)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总结展示活动。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厦门大学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专题片》。这部专题片犹如一扇窗口,为大家呈现了厦门大学积极整合全省优势资源的努力。它以广袤的八闽大地作为生动课堂,精心打造校地协同育人矩阵。在那绿水青山之间,厦门大学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优秀答卷,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才。

紧接着,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思政微课《囊萤之光 红色八闽》。在这堂微课中,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生动地讲述了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自那之后,革命火种如燎原之势迅速传向八闽大地,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为福建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签约仪式现场(图片来源)

在校地共建实践研学点签约仪式上,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代表厦门大学12个二级学院,与南部片区12个研学点郑重签署了共建协议。这一签约仪式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优质的研学实践机会。与此同时,现场还重磅发布了《全面推进“行见八闽” 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南部片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行动计划是厦门大学协同南部片区各成员单位共同智慧的结晶,旨在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福建风格的“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据厦门大学校方介绍,“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早在2023年就已启动。其目标明确,就是要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研学实践资源平台。南部区域联盟以厦门大学为牵头单位,积极联动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南安市、晋江市、安溪县,漳州市龙海区、东山县等地,共同建设“行见八闽”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在推进过程中,着力在推动区域合作、建设福建特色思政研学实践基地、打造示范性精品线路、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总结思政育人经验理论等方面先行先试。目前,研学点位建设已扩充至129个,成功实现了厦、漳、泉南部片区的全覆盖,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参与思政研学实践的机会。

此外,厦门大学还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共同签署了闽宁协作“大思政课山海情”行动计划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将“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深度融入闽宁协作伟大事业中。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弘扬“闽宁精神”,讲好新时代闽宁协作故事,推进更大范围的协同育人,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围绕“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2025年工作推进会(南部片区)展开,介绍了活动中的专题片、思政微课、签约仪式及相关行动计划。阐述了“行见八闽”试点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还提及厦门大学与宁夏的合作。整体展现了福建在思政研学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广泛合作,致力于构建特色思政育人体系,推动思政教育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聚焦“行见八闽”,福建南部片区思政研学建设大步迈进 厦门大学携手多方,“行见八闽”思政实践再升级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