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印度肤色偏见:何时让黑色回归纯粹?

本文聚焦于印度存在的严重肤色歧视现象,通过印度喀拉拉邦政府首席秘书萨拉达·穆拉莱达兰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这种歧视在日常生活、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体现,并探讨了改变这一现状的方向。

据《印度快报》3月28日消息,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卡尼·库斯鲁提谈肤色歧视:我们的偏见不只存在于外表”。文中提到,萨拉达·穆拉莱达兰身为印度喀拉拉邦政府首席秘书,却有人在网上评价她在任期内的表现很“黑”。在印度这个常常“以肤色论优劣”的社会里,“黑”与“白”可不单纯是颜色的指代,而是蕴含着价值评判的隐喻。

萨拉达勇敢地表示:“我必须接纳自己的‘黑’。”她还分享了自己的童年故事。小时候的她天真无邪,会问母亲:“能不能让我回到你的肚子里,重新生出来,变得更白更漂亮?”“更白更漂亮”这个词组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她的整个成长过程。直至今日,人们,尤其是女性,依然默认着一个残酷的规则:肤色存在等级之分,进而美丽也有了等级之别。这种肤色歧视已经深深烙印在印度人的内心,以至于他们进入任何场合,都会下意识地开启评估机制,心里琢磨着:我是这里最黑的吗?最白的?还是处于中间水平?

萨拉达回忆道,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会互相比较肤色的深浅,就好像在审美量表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她常常被拿来和肤色较浅的表亲作对比,儿时的朋友也遭遇了同样的待遇,大家都会在这个所谓的审美量表中被划分出一个位置。要是不够“雪白漂亮”,就会得到这样的“安慰”:至少你成绩好,将来总会有出路。

她还指出,自己认识很多皮肤黝黑但才华横溢的女孩,可她们却屡屡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比如在选美比赛中,她们会被评委淘汰;想要成为新闻记者,又会因为“不上镜”而被拒绝。

为此,萨拉达在社交网络上积极呼吁人们改变对深色皮肤的看法,更要转变对黑色本身的态度。她说道:“黑色是万能的穿搭色,是职场的制服要求,是晚礼服的优雅,是让眼线膏更深邃的存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深色皮肤也很美”,然而这背后,他们是真心接纳多元的美,还是仅仅在进行“政治正确的表演”呢?现实情况依旧严峻,银幕上的审美标准依旧遵循着立体五官与白皙肌肤的单一模板,这与印度这片土地上丰富多样的真实之美相差甚远。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反对肤色歧视的声浪中,人们仍不自觉地使用“黑但美”的句式,仿佛“黑”本身需要被“救赎”。

真正的思想解放,应该是让黑色回归其纯粹的颜色属性,它既不是“美白”的对立面,也不会因为“政治正确”而被过度解读。对抗这种内化的肤色偏见,或许到了下一代,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更多的缓解。我们不能再让孩子们背负这代人的审美枷锁,要教会他们欣赏肤色、五官、体态的多样性。毕竟,真正的美,不该被任何一种颜色所定义。

本文通过萨拉达·穆拉莱达兰的经历,深刻揭示了印度社会存在的严重肤色歧视现象,这种歧视渗透在生活、审美等多个方面。尽管有人呼吁改变,但现实中刻板的审美观念依然存在。要实现真正的思想解放,需打破肤色偏见,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多元之美,使美不被颜色定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印度肤色偏见:何时让黑色回归纯粹?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