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马家乡:科技与人防协同,守护绿水青山,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创新举措筑牢森林防火生态防线

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结合山区乡镇实际情况,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生态”为目标,通过建强专业队伍、配优装备设施、强化实战演练等举措,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森林防火体系,守护当地生态安全。

在当今社会,生态安全愈发受到重视。近年来,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充分考虑自身作为山区乡镇的实际状况,将“防风险、保安全、护生态”确立为重要目标。为此,马家乡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力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森林防火体系,为当地的绿水青山筑牢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安全防线。

专业队伍筑基,网格化守护实现“无死角”

马家乡的山区地形复杂,林密坡陡,这使得传统的救援力量在应对森林防火问题时,难以做到有效覆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马家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他们精心组建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森林防火常备队,并且联动了22支村级应急分队,成功搭建起乡村两级联防网络。在这支队伍中,党员和青年干部成为了骨干力量。他们推行“网格化+责任制”的管理模式,对重点林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动态巡查。队员们身着醒目的橘红色防火服,这种服装不仅辨识度极高,其鲜艳的颜色还时刻向群众传递着防火的重要信号,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防火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马家乡实现了林区巡护的全覆盖,确保了森林防火责任没有任何盲区。

科技装备加持,全地形作战做到“快精准”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科技装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面防控层面,马家乡引进了4辆全地形消防摩托车。这些摩托车配备了高压水枪装置,能够在崎岖的山路间灵活行驶,快速抵达火点并及时进行扑灭。同时,为队员们配备了射程达12米的电动灭火水枪,这一装备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火情处置的效率。此外,移动储水池单池储水量达2吨,为灭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补给,实现了“以水灭火”的全覆盖。在空中监测方面,“天眼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林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构建起了立体式预警网络。这一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做到火灾“打早、打小、打了”,凭借科技的力量织密了生态安全防护网。

实战演练+宣传动员,群防群控走向“常态化”

为了进一步织密防火安全网,马家乡采取了实战演练与宣传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在马鞍山模拟火场,一场紧张有序的灭火演练正在进行。消防队员们熟练操作新型装备压制火势,村级护林员迅速组织群众有序疏散。在线下,马家乡组建了“红马甲宣传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发放防火手册8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在线上,开设了“支书说防火”广播专栏,村支书用方言播报典型案例,讲解安全用火、科学灭火等实用知识,将防火宣传融入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演练+宣传”双管齐下的方式,马家乡成功构建起了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防火格局。

如今,从山脚的瞭望哨到山顶的监测点,从网格化的巡护到全民动员的宣传矩阵,马家乡正借助智慧化手段不断优化防控布局。随着清明防火关键期的临近,身着橘红色制服的防火守护者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责任,凭借科技赋能使命,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安全根基。

本文介绍了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森林防火体系的具体做法,包括组建专业队伍、配备科技装备、开展实战演练和宣传动员等。通过这些举措,马家乡实现了森林防火的全面防控,为当地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马家乡:科技与人防协同,守护绿水青山,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创新举措筑牢森林防火生态防线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