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破除干扰,中美投资双向奔赴开启共赢新篇,中美投资合作:互补互促,共创经济繁荣

中美投资合作展开,阐述了中美产业虽有竞争但更多是高度互补,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现了中美投资合作实现共赢的成果,还分析了美国企业看好中国投资的原因以及美方将投资议题政治化的危害,最后呼吁两国减少政治干扰,实现投资双向奔赴以带来更多福祉。

中美投资合作有着清晰且明确的逻辑。不可否认,两国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双方的产业具有高度的互补性。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力加强投资合作,中美两国完全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今年2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入生产。这座工厂初期规划的年产商用储能电池数量达到1万台,储能规模接近40吉瓦时。受益于这一项目,特斯拉能源系统的装机量预计在今年将同比增长5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工厂,从动工到投产仅仅用时8个多月。这一惊人的速度,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上海速度”与“特斯拉速度”相加所产生的超高效率,同时也是中美投资合作实现共赢的最新典型案例之一。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双向投资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几乎为零增长到如今的26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也从不足25亿美元跃升至6800多亿美元。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两国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目前,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美国对华出口支撑了其国内93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7000多家中资企业也在美国投资兴业,累计投资额超过140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了逾100万个就业岗位。例如福耀公司,在2014年于俄亥俄州投资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这家工厂成为了美国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中美投资合作共赢的典型案例之一。

中国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便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挑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美国企业依然对投资中国充满信心。今年1月,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48%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53%的受访企业预计在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柳青表示,中国不仅是美国企业极其重要的消费市场,也是全球创新和供应链网络中的关键一环。

然而,有个别美方人士提出疑问:美国企业不在中国投资行不行?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美国企业明确给出了答案,撤离中国是不可行的,从商业角度来看更不划算。中国市场规模广阔,竞争虽然激烈,但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改善的营商环境、稳定的外商投资政策以及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与人才队伍等显著优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表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这为跨国经营者投资兴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商机。还有少数美方人士提出,把工厂搬回美国行不行?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在美国本土生产高配电脑,但最终发现美国工厂的效率远远不及中国工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坦言:“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们,苹果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中美投资合作的逻辑始终清晰明了。尽管两国产业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互竞争的情况,但高度互补才是主流。中美双方发挥各自的长处,加强投资合作,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达到“1 + 1 > 2”的良好效果。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投资中国的基础更加牢固。国际投资者普遍认为,拥抱中国就是拥抱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也给美国带来了发展机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美方将投资议题政治化,任意限制双向投资,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更无法遏制中国的发展,只会损害双方企业和民众的切身利益。

当前,中国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国也在着力振兴经济。从合作共赢的角度出发,两国可以发现处处都是合作点和新机遇。因此,双方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减少政治因素的干扰,让中美投资实现双向奔赴。这样的合作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助力两国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繁荣。

本文通过阐述中美投资合作的逻辑、列举实际案例、分析美国企业态度以及指出美方错误做法的危害,强调了中美投资合作互补共赢的重要性。呼吁中美减少政治干扰,推动投资双向奔赴,以实现两国经济共同繁荣和人民福祉提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破除干扰,中美投资双向奔赴开启共赢新篇,中美投资合作:互补互促,共创经济繁荣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