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多个地区的生态场景,包括湖南桃源沅水出现庞大鱼群、新疆博斯腾湖迎来大批候鸟回归、内蒙古赤峰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种群数量增长,展现了各地积极的生态保护成果。
春分时节,大自然仿佛被一支神奇的画笔描绘,处处呈现出草长莺飞、鱼翔浅底的美妙景象。在湖南桃源县,洞庭湖支流沅水之上,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正在上演——鱼群逐浪,热闹非凡。
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近几日,成群的鱼儿像是收到了神秘的召集令,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沅水之中。现场的水产专家经过仔细预估,这段水域里的鱼多达上万尾。瞧,那些鱼儿们各有各的姿态,有的像离弦之箭般嗖地扎进水里,水面上立刻荡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有的顺着水流哗啦啦地猛冲,鱼鳍在水中划出一道道白白的水痕;还有的鱼群如同灵动的精灵,扑棱一声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银弧,溅起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这些鱼一会儿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一会儿又分散开来,银光、青光和墨色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江面变得热闹非凡。
为何在这个季节能看到如此庞大的鱼群呢?专家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一方面,春回大地,气温逐渐转暖,沅水的水温也逐步升高,水中砂卵石上附着着丰富的藻类,这些藻类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吸引着鱼类上溯觅食。这种行为发生在鱼类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属于索饵回游。另一方面,不远处就是沅水桃源水电站的大坝,受出库流量的影响,大坝下游形成了湍急的水流,这里含氧量充足,而且这片水域的水质清澈,长期稳定在二类标准,如此优越的环境,自然让鱼儿们容易在这里大量聚集。
当地有经验的水产工作人员介绍,此刻在水里活跃的大多是银鲴和鳡鱼这两个品种。开春后,江水一暖,它们就像赶集一样往上游游去。它们一边啃食石头缝里的绿藻来填饱肚子,一边积攒力气准备产卵。
其中,最扎堆的要数银鲴了。它们的身子扁扁的,就像小梭子一样,长度也就巴掌左右,肚皮亮得像抹了银粉,嘴还微微翘着。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有些银鲴的身体上有深色的斑块,这是因为它们经常在岩石中穿梭,用身体刮动石头上的藻类来进食,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了刮伤或创伤。
在水底下追逐银鲴的大鱼就是鳡鱼,这个家伙可凶猛了,专门捕食其他鱼类,当地人称它为“水老虎”。在桃源当地发现的鳡鱼体长大约有70厘米,重量可达10斤。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它们总是独来独往,最喜欢在激流里搞偷袭。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鱼翔浅底的美景,还能看到飞鸟翔集的壮观场面。不时会有白鹭、苍鹭、鸬鹚、中华秋沙鸭等鸟类前来“做客”,它们有的停驻在岸边休憩,有的低头在水中觅食。
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沅水两岸绿化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种植了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对中华秋沙鸭等越冬候鸟进行定期监测,不定期地投食玉米、小麦等。目前,在沅水桃源段监测到的鱼类较2022年增加了6个品种,达到了34种。生态保护与修复让鱼类、鸟类在春日里尽显活力,勾勒出一幅灵动壮美的生态画卷。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新疆,也有一番动人的生态景象。近日,随着气温持续回升,新疆巴州博斯腾湖迎来了大批候鸟回归。
初春的博斯腾湖水天一色,远远望去清澈透亮。成群的候鸟时而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在浅滩上追逐嬉戏,一幅灵动的春日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水域面积达1600多平方公里,是重要的野生鸟类栖息地之一,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近年来,随着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每年有100多种、数十万只候鸟在此停歇。
另外,在内蒙古赤峰市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传来了好消息。近日,科研人员在整理野外布设的红外相机时,发现了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的活动影像。据介绍,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种群数量达到400只左右。
画面中,一只深褐色的中华斑羚带着小宝宝出现在积雪覆盖的崖石丛林中。它们身姿矫健、动作敏捷,迅速走向了山林深处。在另一段画面中,中华斑羚正在低头专注地寻找食物,还有一只中华斑羚在崖石旁静静地观察周围环境后,才安心地低头觅食。
中华斑羚是一种典型的林栖型兽类,多栖息于高海拔陡峭及多岩石的山区,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中华斑羚雌雄都长有角,但雄性的体型明显大于雌性。
赤峰市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区科研监测科科长洪美静介绍,他们在保护区内布设了59台红外相机,并通过北斗定位项圈实时追踪1只中华斑羚的活动轨迹。同时,利用粪便提取DNA分子对斑羚种群遗传数据进行分析。连续27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华斑羚种群数量从1997年建区初期的145只稳步增长至目前的400只左右,这一显著变化反应了赛罕乌拉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4万公顷。近年来,当地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开展禁牧专项治理行动,持续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
本文通过报道湖南桃源沅水鱼群、新疆博斯腾湖候鸟回归以及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种群数量增长等多个生态场景,展现了各地生态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果,强调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