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丁洪呼吁:量子科技领域应加强国际合作,量子科技研究:打破壁垒,国际合作促人类进步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展开,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呼吁加强量子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介绍了科研团队情况,并强调了研究心态的重要性。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在3月29日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声音。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郑重发出呼吁,他指出在量子科技领域,应当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敞开交流的大门,让各国科学家能够充分分享知识和经验,人类才能在量子科技领域共同进步。

在接受相关采访时,丁洪阐述了科学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到,科学本身就强调合作,而量子力学的发展更是通过国际合作才得以实现的。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国际合作的典范之作。回顾百年前,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们跨越地域限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像来自德国的爱因斯坦、来自丹麦的玻尔、来自意大利的费米等,他们的智慧交融催生了量子理论的根基。即便到了如今,这种开放协作的模式依然是推动量子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量子领域的国际合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量子科技被过度敏感化。这种过度敏感导致人才流动和学术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然而,我们要清楚,量子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属于基础科研,即便是在最前沿的技术领域,国际合作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丁洪对中关村论坛在国际合作方面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道:“我今天看到有国际知名量子物理学家来参会,大家在一起交流,这会带来启发和帮助,是一个共赢的模式。”

随着量子科技领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对该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丁洪建议,进行量子科技研究要有一定的协调性。目前量子领域人才相对偏少,如果人才过于分散,有时会不利于协作发展。为了加强团队合作,促进交流,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组织了一支20人左右的科研团队。这支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均为来自美国、荷兰等量子科技强国的年轻人才。目前,团队正在围绕拓扑量子比特方向开展研究。

最后,丁洪强调,量子科技的研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将其当作短时间内挣钱的渠道。而应该怀着为人类文明发展做贡献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在量子科技研究中真正取得突破。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介绍了丁洪呼吁加强量子科技国际合作的观点,分析了当前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提及科研团队的组建情况,强调量子研究需长期坚持并怀有奉献精神,旨在推动量子科技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丁洪呼吁:量子科技领域应加强国际合作,量子科技研究:打破壁垒,国际合作促人类进步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