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苗族非遗为核心、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的舞剧《二十四时舞》在厦门闽南大戏院全国首演的情况,介绍了舞剧的篇章内容、创作背景、特色亮点,以及主办方的期望和后续巡演计划。
在3月29日晚的厦门闽南大戏院,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伴随着苗鼓的轰隆声、银饰的叮当声以及悠扬的苗歌,一场极具特色的舞剧盛宴拉开了帷幕——以二十四节气为轴、以苗族非遗为魂的舞剧《二十四时舞》在此进行全国首演。
演出现场高潮不断。这部舞剧以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轴线,精心划分为“冬至·藏”“立春·启”“惊蛰·动”“夏至·长”“大暑·褪”“赶秋·实”六个精彩篇章。在演出过程中,通过“拱日”“春播”“接龙”等不同的场景呈现,配合色彩和光影的巧妙变化,生动地再现了湘西地区民众的生活习俗、珍贵的历史记忆以及独特的非遗技艺,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其对生命轮回和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诠释。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悉,这部舞剧可是历时2年精心创作而成的作品,它还是2024年度湖南省重点文艺项目。在创作和演出过程中,湘西州的1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参与其中。舞剧融入了苗鼓、苗歌、傩舞、银饰、八人秋等多达33项苗族非遗元素,不仅带领现场观众沉浸式地感受了苗族人民劳作生息的场景,更极大地丰富了舞剧的文化内涵。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该剧对苗族舞蹈、音乐、服饰、习俗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它既充分尊重并遵循了传统的精髓和本质内核,又大胆地打破了人们对苗族文化的固有印象,让观众在耳目一新的体验中享受到了极致的美感。同时,在道具运用方面该剧也极具特色,表演中大量采用舞台原声,并与现代灯光和音效进行巧妙互动,呈现出一种极富亲切度和代入感的迷人魅力。
主办方表示:“湘西与厦门相隔千里,我们希望通过这部舞剧,让厦门市民能够深入了解苗族非遗和湘西文化。”厦门作为舞剧巡演的第一站,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主办方旨在借助厦门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独特定位,以及其在文化、资源、平台等方面的优势,让湘西文化既能“出山”,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市场,又能“出海”,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舞剧《二十四时舞》将开启它的全国巡演之旅,陆续走进深圳、成都、杭州、郑州等城市,完成一场“山海”与“古今”的“双重对话”,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苗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围绕舞剧《二十四时舞》在厦门的全国首演展开,介绍了舞剧的演出内容、创作背景、特色亮点、主办方期望以及后续巡演计划,展现了苗族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及其借助舞剧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