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贵州“村T”与国际时装周:民族文化的璀璨之旅 贵州民族风情:在T台上书写传承与托举的故事

新锐设计师古阿新(杨春林)带领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们身着融合多种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服装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展现民族风情。同时还介绍了古阿新的成长经历、他为保护传承民族服饰所做的努力,以及在家乡举办“村T”公益时装秀的故事,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托举。

近日,一群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身着融合了苗绣、侗族绣、银饰等多种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精美服装,自信地踏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伴随着那清澈悠扬的民谣响起,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云雾缭绕的梯田世界,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和原汁原味的苗寨生活场景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

当浓浓的民族风情与时尚潮流激烈碰撞,一场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盛宴呈现在观众面前。无数观众被这原生态的高级感所震撼,纷纷发出赞叹:“这才是顶流中国美!”

大山的孩子走上国际T台

这场惊艳众人的时装秀背后,是新锐设计师杨春林,大家更熟悉他的苗族名字——古阿新,这个名字寓意着“勇敢”与“希望”。阿新可是登上过各类国际时装周且多次获奖的设计界新星。

阿新介绍说:“在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小朋友身上的服装都是妈妈们花费数年一针一线绣成的,每一针每一线里都饱含着深深的爱。”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民族服饰,今年2月,阿新和他的团队发起了一场海选活动。他们秉持着“谁的服装最好看就挑谁去”的原则,从2000多名候选人中,精心挑选出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纯手工制作的服装,最终确定了45个孩子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

这些被选中的孩子中,最小的仅有5岁,最大的也不过12岁。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走出过大山,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模特培训。但这一次,他们带着自己的民族服装,跨越了18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北京。

T台上,孩子们的步伐虽然稚嫩,却举手投足间都尽显质朴与自豪。他们身上的盛装绣着独特的图案,色彩斑斓,巧妙地融合了苗绣、侗族绣、壮族背带绣、蜡染等非遗元素。精致的银饰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满是浓郁的民族韵味。

孩子们手中或是捧着台江姊妹饭,或是提着丹寨鸟笼,篮子里装着苗家血豆腐,背篓里盛着贵州苗药,还有的挑着扁担,一头挂着鲜鱼,一头挂着折耳根……他们自信地向观众招手,热情地展示着家乡的特色风物。

设计师:“我只是一个搬运工”

T台上所展示的民族风情,其实也是阿新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场景。阿新出生在一个古老的苗寨,在他的记忆中,妈妈和外婆经常在煤油灯下一起绣花,而他就静静地在旁边看着。每次赶集卖掉绣花后,外婆都会奖励他一根棒棒糖,那种甜蜜的味道至今仍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阿新十分怀念那段时光,他说:“每当妈妈和外婆深夜赶着绣花时,我就知道第二天要赶集了,心里充满了期待。”

长大后,阿新成为了寨子里第一个考到省外的大学生。他穿着母亲绣制的新衣服到西安求学,靠着妈妈绣花那微薄的收入,阿新顺利读完了大学。

△阿新和妈妈

对于苗族刺绣,阿新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感情,他深知那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美。他不禁思考:“我们的绣花那么漂亮,为什么不把它推广出去呢?”

大学期间,阿新就开始售卖苗族服饰,以此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毕业后,他开了一家店铺,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始独立设计图案、加工制作苗族服饰。慢慢地,店铺积累了不少人气,很多顾客慕名而来,分店也开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

不久后,阿新开始收到国际时装周的邀请。他以讲述苗族故事为主线,配合大胆的刺绣设计,其前卫又极具辨识度的风格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也因此收获了诸多奖项。

带着这些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服饰,阿新还走出国门,走到了比利时、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登上了世界舞台。他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才是最美的,这种美不需要翻译,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打动每一个人的心。

而这种原生态的美,也是阿新无法设计出来的。他谦虚地说:“这是千年技艺的沉淀和老百姓智慧的凝集,我只是一个搬运工,把它们展示到更高的舞台上。”

小山村里的大T台

2024年3月,阿新带着妈妈到北京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闲暇之余,他拍了一组和妈妈穿着苗族服饰,从贵州一路“跑”到北京的花絮视频,没想到这个视频在网上火爆出圈。这让妈妈备受鼓舞,她提议:“我们的服装这么受瞩目,为什么不在村子里举办时装秀,展示给大家看看?”

受到妈妈的启发,2024年7月,阿新以“村T”为名,为家乡奉上了一场特别的公益时装秀。他热情地邀请贵州所有少数民族的乡亲们来走秀。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扛着厨具、农具都上来走,小孩子也来走,一下子就轰动了。本来只计划走三天,结果一周都没有走完,还有很多人不断报名参加。”就这样,“村T”诞生了。

田间地头的村民、绣娘、孩童、银发老人,这些走秀的“模特”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他们身着苗族、侗族、瑶族等服饰,将非遗美食、农耕工具搬上T台。虽然他们的台步并不专业,但却用最质朴的自信征服了每一位观众。

原计划举办到去年10月的时装秀,不断延期,直到现在仍未结束。如今,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民族风情园,每周五、六、日,一场场“村T”时装秀吸引着当地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游客。伴随着欢快的苗族芦笙曲,民族文化与时尚潮流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这是传承,更是托举

贵州“村T”火出圈,山里的孩子们走上国际T台,贵州的民族之美被全世界看见……阿新说,这是关于传承的故事,又何尝不是有关托举的故事。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爷爷唱着民谣,用老木犁扛着孙女走上T台的一幕,让无数观众动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包括这名孙女在内的六个孩子,因为家境困难拿不出路费,一度打算放弃这场时装秀。为了让孩子们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村民们自发筹集机票,把孩子们一个不落地送上T台。

阿新说:“在贵州,长辈用背篓、扁担背负孩童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如果说扛起的农具是生活的重担,那么肩上的孩子就是传承下去的希望。”

阿新设计的时装秀,第一幕都是一位苗族的外婆绣着花、跟小朋友聊天的画面。这是阿新对家乡绣娘们的致敬——她们把爱和祝福,缝进密密匝匝的针脚里,绣出古老而美丽的图案,代代沿袭。

当45个孩子表演结束,阿新安排孩子的妈妈们悄悄站上T台。灯光亮起,孩子们回头惊喜地发现妈妈站在身后,纷纷欢呼着,跑进妈妈的怀抱。这一幕,让现场观众感动落泪。“正是妈妈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孩子们在舞台上绽放出自信快乐的光芒。”

“T台上的妈妈们也寓意着我们的祖国。背靠强大的祖国,带着文化根脉给予的满满自信,贵州‘村T’才会越办越好,民族文化也一定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阿新说。

本文通过讲述新锐设计师古阿新带领贵州大山孩子登上国际时装周T台、在家乡举办“村T”公益时装秀等故事,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托举,村民们对孩子的支持、绣娘们的坚守以及祖国这个强大后盾,都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贵州“村T”与国际时装周:民族文化的璀璨之旅 贵州民族风情:在T台上书写传承与托举的故事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