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现状展开,介绍了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来临之际,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发育行为学分会举行的孤独症治疗研讨会,重点阐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罗向阳教授团队首创的孤独症BTR疗法,包括其特点、新书发布情况以及相关配套活动。
据南都记者魏凯报道,中国残联2023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呈现出令人忧心的现实。我国现有残疾人总数多达8500万余人,其中孤独症患者的数量已超过1300万人,并且正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其发病率在精神类残疾中位居首位。
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爱日(4月2日)即将到来之时,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发育行为学分会积极行动,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孤独症治疗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团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发布了首创的孤独症BTR疗法指南。与其他疗法相比,BTR疗法有着显著的优势。它通过巧妙整合医学、教育、科技等多方面资源,能够为孤独症儿童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提供全周期的康复支持,这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孤独症是一种与儿童早期发育过程紧密相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的病因极为复杂,临床症状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被广泛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孤独症康复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公认的难题,目前全球各国的医疗科研团队都在全力以赴地探索各种干预治疗方案。近年来,由罗向阳教授团队首创的孤独症BTR疗法,宛如一颗闪耀的新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3月28日,在广州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书发布会。由罗向阳和其他专家团队联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BTR干预策略》正式亮相。这本书全面而深入地向社会介绍了BTR疗法的详细内容,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一创新疗法。
在新书发布会上,罗向阳教授详细阐述了BTR疗法的特点。该疗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整合治疗,一方面通过使用精神调节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治疗神经疾病,另一方面在心理引导过程中给予明确的引导和鼓励,逐步将教育引导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社会语言、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
罗向阳教授还表示,近年来在团队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广下,BTR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不少孤独症患者学会了社交语言,建立起正常的社交行为。本次发布的新书更是对BTR疗法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其中涵盖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音乐疗法及中医治疗等多种维度的治疗手段,并且还附带了29个实操案例视频。这些丰富的内容可以让更多的业内人士熟悉并推广该疗法,最终为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打开融入社会的大门。
除了新书发布这一重要活动之外,本次研讨会还同步启动了儿童孤独症BTR干预策略科研项目和孤独症关爱日百医义诊活动。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BTR科研成果的落地,让更多的患者家庭能够从中受益。
本文围绕孤独症现状及BTR疗法展开,介绍了我国孤独症患者数量多且增长快的情况。在世界孤独症关爱日来临之际,罗向阳教授团队发布了首创的孤独症BTR疗法指南及相关新书,阐述了该疗法整合治疗的特点和已取得的成效,同时还介绍了同步启动的科研项目和义诊活动,旨在推动BTR疗法惠及更多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