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人工智能热潮展开,探讨了其潜在负面影响,如加剧不平等、增加能源需求等。同时介绍了亚洲地区在绿色转型方面的举措和成果,以及不同国家在气候目标设定和行动上的情况。
在 21 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热潮更是席卷全球。然而,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便利和巨大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需要对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加以控制。
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副总干事海伦娜·麦克劳德(Helena MCLEOD)在接受相关采访时透露,有一位全球顶尖的哲学家曾指出,人类当前面临着两大严重威胁,其一为气候变化,其二便是人工智能。麦克劳德进一步表示,人工智能固然有着巨大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但它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弊端。在她看来,人工智能对全球最大的风险之一,便是它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可能体现在就业机会上,部分岗位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导致一些人失业;也可能体现在财富分配上,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和资源的群体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其他群体则可能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谈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麦克劳德坦诚地表示,她并没有像“水晶球”那样神奇的工具来准确占卜未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热潮确实显著增加了能源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能源消耗问题将变得愈发突出。因此,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能源问题,以碳中和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亚洲地区在绿色转型方面正积极行动。《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 2025 年度报告》显示,亚洲地区从政策框架、行业引导和市场力量三个方面多管齐下,全力推动绿色转型。其中,技术进步和气候融资成为推动转型的两大关键驱动力。像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等亚洲主要碳排放国,都设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这些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不仅体现了它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为与全球气候目标接轨提供了重要机遇。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评估,中国和印度很有可能通过现有的政策实现其当前 2030 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而东盟大多数经济体也已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气候行动战略和行动计划,用于实施其国家自主贡献和国家适应计划(NAPs)。
麦克劳德认为,亚洲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区,包含众多国家。其中,一些国家是全球排放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导者;而另一些国家则是高度贫困的低收入国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推动了自身的绿色发展,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也将造福世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综合探讨了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潜在风险以及亚洲地区的绿色转型情况。人工智能虽带来诸多益处,但也存在加剧不平等和增加能源需求等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而亚洲地区在绿色转型方面积极作为,多个国家设定了明确的气候目标并采取行动,其中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全球绿色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