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QDII业务展开,介绍了多家机构竞相布局QDII业务的现状,分析了机构积极布局的原因,探讨了QDII业务审批放缓的情况以及QDII基金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提醒了参与QDII业务存在的风险。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下,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正逐渐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眼中的“香饽饽”,大家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的竞争,积极布局QDII业务。
目前,多家机构正在排队等待QDII业务资格的审批。截至3月28日,有9家公募机构正翘首以盼QDII业务资格获批。
今年年初,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资管”)成功获批QDII业务资格,成为年内第一家获此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至此,拿到QDII业务资格的券商或资管子公司数量已增加到23家。
那么,为何QDII业务会成为机构的“必争之地”呢?恒生电子基金保险事业群业务专家朱少伟在接受采访时分析指出:“其核心原因在于,QDII业务不仅能够满足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同时也是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布局、开展国际化战略以及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
财通资管获批QDII资格
年内首份QDII批文正式落地。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财通资管近日获批QDII业务资格,成为年内第一家获得该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公开资料表明,财通资管早在2023年7月就提交了申请。目前,获得QDII业务资格的券商或资管子公司已增至23家。
实际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QDII产品展现出良好的业绩表现,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抢滩”布局。从外汇管理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2月末,中国境内共有189家金融机构成功获批QDII额度,总额度高达1677.89亿美元。
当下,仍有多家机构在排队等待QDII业务资格的审批。今年3月,证监会官网发布的公示材料显示,包括民生加银基金、银河基金、鹏扬基金、泓德基金等在内的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QDII资格申请还在待审中。其中,民生加银基金于今年3月初刚提交申请,银河基金在2024年11月28日申请获监管接收材料,鹏扬基金和泓德基金均在2024年5月份提交了申请。此外,方正富邦基金、中金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安信基金、诺德基金等机构也还在漫长的等待队列里,方正富邦基金早在2016年8月就获监管接收申报材料。
机构们如此积极地布局QDII业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近年来,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海外科技股表现十分强劲,通过QDII基金,投资者可以间接投资于美国等海外市场的科技龙头企业,从而分享其发展红利。”
其次,随着全球资产配置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投资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国内资产投资,他们希望通过配置海外资产来分散投资风险。朱少伟指出,全球市场具有多样性,不同市场和资产类别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QDII基金可以实现分散投资不同区域和资产,从而降低单一市场风险。例如,当A股市场表现不佳时,投资于美股、港股等其他市场的QDII基金可能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对于机构而言,在当前行业费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QDII业务为其提供了新的营收增长机会。曾方芳表示:“尽管QDII业务的管理费率可能相对较低,但由于其投资范围广泛、产品创新空间较大,机构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多元化的服务来增加收入。”
QDII基金前景广阔
近年来,QDII业务审批速度有所放缓。去年,仅有睿远基金这一家基金公司获批QDII业务资格,而且从提交审批到正式获批历时近一年半。2023年,有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上银基金、西部利得基金3家公募机构,以及1家证券公司获批QDII业务资格。
曾方芳指出:“QDII业务涉及跨境投资,审批流程本就相对复杂。而且,QDII业务的开展需要外汇额度支持,而外汇额度是有限的。近年来,部分海外市场的某些投资标的出现过热现象,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监管部门可能出于防范市场泡沫和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对相关QDII产品的审批进行适度控制,因此审批速度放缓。”
尽管如此,机构们对QDII业务的热情依然不减。QDII基金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其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QDII基金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加速。朱少伟介绍:“在产品类型上,QDII基金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主动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外,还发展出了指数型、混合型、另类投资型等多种子类别,包括跨境ETF产品、商品型、绝对收益型、以及资产配置型FOF等。”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QDII基金的种类,也为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当然,随着QDII基金投资范围的扩大,其运作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涉及跨境交易和多币种操作时,数据交互的复杂性更高。朱少伟介绍,系统间需要高效、准确地交换数据,以支持跨境的投资、结算、风险管理、合规监控和投资者服务等关键业务流程。此外,数据交互还需符合国内外监管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就要求QDII基金的业务系统具备高度的技术整合能力,用先进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跨境投资效率,增强多币种交易的灵活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海外投资工具。
机构“抢滩”QDII业务的热潮仍在持续,这一领域有望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朱少伟认为,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资产配置意识的不断提高,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这为QDII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硬币也有另一面。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机构和投资者在参与QDII业务时需充分评估风险,谨慎应对各种挑战。曾方芳强调,QDII基金投资于海外资产,汇率波动会对基金的收益产生影响,此外海外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及监管的政策变化,也会影响QDII基金的发展。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布局QDII业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朱少伟建议,基金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文详细介绍了QDII业务的发展现状,包括多家机构排队申请资格、财通资管获批等情况。分析了机构积极布局的原因,如满足投资者需求和增加营收等。同时探讨了QDII业务审批放缓的原因以及QDII基金的前景,指出其发展趋势向好但也面临一定风险,提醒机构和投资者谨慎参与,基金公司需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