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透视 2024 年末中国外债:结构优化,风险可控前行

2024 年末中国外债数据展开,介绍了外债规模、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情况,分析了外债规模下降的原因,阐述了外债风险的可控性,还提及了外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未来外债规模的走势。

在 2024 年,中国的外债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于 28 日公布的 2024 年末中国外债数据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情况。整体来看,2024 年我国外债规模出现了小幅下降,不过在币种结构方面得到了优化,期限结构也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外债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具体的数据情况是,截至 2024 年末,我国全口径(包含本外币)的外债余额为 24198 亿美元。和 2023 年末相比,下降了 277 亿美元,降幅达到了 1.1%。从币种结构来分析,本币外债所占的比例为 50%,相较于 2023 年末上升了 3 个百分点;再看期限结构,中长期外债的占比为 44%,和 2023 年末基本保持一致。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介绍说,“外债规模下降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 2024 年,由于汇率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我国外债规模在一、二季度出现了回升,而在三、四季度则有所下降,不过全年总体上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

李斌认为我国外债风险总体是可控的。在 2024 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也就是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12.8%,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 63.8%,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 6.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 42.4%。这些指标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并且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者保持基本稳定。

业内人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中长期外债能够较好地满足实体企业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还拓宽了新基建、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来源渠道。与此同时,我国短期外债余额稳步增加,为市场主体的日常运营提供了流动性支持。目前,我国的外债工具逐渐走向多元化,债务证券、货币与存款、贷款、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关联公司间贷款等都在持续发展,不断拓宽了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

李斌表示,“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保持基本稳定。”展望 2025 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总体仍处于降息周期,外币融资成本有望稳中趋降。我国高质量发展正在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还实施了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这些都有助于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本文围绕 2024 年末中国外债数据展开,介绍了外债规模小幅下降、币种结构优化、期限结构稳定的情况,分析了规模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指出外债风险总体可控,且外债工具多元化拓宽了融资渠道,最后预计 2025 年外债规模将保持基本稳定。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透视 2024 年末中国外债:结构优化,风险可控前行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