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家庭用药隐患多,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本文围绕家庭用药安全展开,介绍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时常会接收药物中毒患者的情况,详细阐述了药物中毒的鉴别信号、家庭急救方法、打造“防呆”家庭药箱的措施,最后提醒大家预防药物中毒要重视药箱管理,发生药物过量及时就医。

用药恰似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危险境地。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常常会迎来一批特殊的访客——药物中毒患者。

有些人在治疗疾病时,随意加大平时服用药物的剂量;有的人竟把降压药当成糖豆喂给了年幼的孙子;还有人不小心误服了过期的感冒药。原本治病救人的“天使”,在不经意间就可能变成“隐形杀手”。

今天,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吕学文将带我们一起解锁家庭药箱安全指南。

第一,如何鉴别是否发生了药物中毒呢?快来检阅中毒信号

1、胃肠道反应: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就像吃了变质食物一样。

2、神经警报:会有头晕、幻觉、抽搐等表现,仿佛醉酒一般。

3、皮肤告急: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这是过敏反应亮起了红灯。

4、沉默型杀手:某些降压药过量后,前期可能毫无症状,但突然就会陷入昏迷!

第二,一旦怀疑药物中毒,家人能做些什么呢?记住家庭急救三步曲——和时间赛跑

这里以孩子误吞了奶奶的降糖药为例。

1.冷静操作

1)对于强酸/碱药物(如洁厕剂),千万不要催吐,因为催吐会导致食道二次灼伤。

2)拍照取证:及时拍下药盒、剩余药片、呕吐物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快速锁定毒物。

2.黄金1小时

拨打120时,要明确说出关键信息,例如:“3岁儿童误服阿卡波糖10片,体重15kg,已昏昏欲睡!”精准的信息就如同救命加速器。

3.解毒黑科技:家中最好常备医用活性炭(普通烧烤炭无效!),它对多数药物中毒有吸附作用,但需在中毒1小时内服用。同时,在明确药品种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牛奶:可对抗重金属、腐蚀剂。

2)维生素C片:能中和亚硝酸盐。

3)白糖水:可缓解低血糖型药物中毒。

吕学文教授提醒大家,无论何种药物中毒,无论采用了什么解毒方法,都应及时送医。

第三,平时要打造“防呆”家庭药箱——给药物上把智能锁

1. 密码锁药盒:可以选择可设置定时解锁的电子药盒(如健康药盒),这样能避免患者冲动性过量服药。

2. 分装神器:使用7格分药盒,并标注“周一至周日”,每格内置服药打卡贴纸,患者服药后可自行贴星星。

3. 分区管理法:购买一些标签,将成人药(用红色标签)和儿童药(用绿色标签)分开存放,同时将内服药放在上层,外用药放在下层。对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过量致死风险高的药物,存放在带指纹锁的冰箱医药层,像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等单独加锁。

4. 对于过期药处理:不要将过期药冲进马桶,可混合咖啡渣/猫砂后密封丢弃,这样既环保又能防止被误捡。

5. 大家还可以使用药提醒APP:设置“吃药打卡”闹钟,自动记录服药时间,或者用电子药盒自动记录开盒时间,防止重复服药。

如果是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家属,每日要进行自查。检查药片数量是否与预期消耗一致,观察空药板是否按日期顺序被撕下,同时注意患者是否频繁锁门或去卫生间服药,还要警惕患者突然要求自己保管全部药物,药片藏在书本夹层/化妆品盒中以及多次“忘记”吃过药导致重复服药等红色警报情况的发生。

最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吕学文提醒大家:预防药物中毒,本质上是一场“注意力争夺战”。要让药箱“隐身”,让安全“可见”。一旦发生药物过量的情况,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黄金治疗时机。

本文详细介绍了家庭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中毒的鉴别、家庭急救方法以及打造安全家庭药箱的措施。强调了预防药物中毒的重要性,提醒大家重视药箱管理,发生药物过量及时就医,以保障家人的用药安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家庭用药隐患多,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