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特朗普加征汽车关税,全球汽车业“大地震”!,加征关税,美国汽车市场“搅局”,全球车企面临大考!

本文聚焦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永久性关税这一事件,详细分析了该政策对全球汽车业,尤其是美欧日韩及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各国车企的应对策略以及中国车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期,全球汽车行业可谓是风云变幻。一边是在3月23日北京举行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受中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空间政策的激励,奔驰、宝马等众多跨国企业的全球CEO积极表态,要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深度参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他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渴望在中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大展拳脚。然而,另一边却是美国政府掀起的一场贸易保护主义风暴。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永久性关税。目前,美国对进口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征收2.5%和25%的关税,新政策施行后,税率将分别上调至27.5%和50%。这一“永久性加税”举措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震动了全球汽车业,美欧日韩的汽车股全面下跌,各大车企都陷入了紧张的局势之中。

对于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无差别关税“扫射”,美国国内也传递出了多重担忧的声音。从内部来看,该政策将大幅提高美国民众的购车成本,很可能引发汽车消费的衰退。因为消费者在面对更高的价格时,购买意愿会降低,从而影响整个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从外部来看,这一政策可能引发多国的报复行动,甚至有可能升级为全球贸易战,最终导致“双输”的结局。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汽车产业相互依存,贸易战一旦爆发,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3月28日,中国汽车行业的年度盛会——电动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这次论坛上,中国汽车业的产业出海策略以及美国加征关税等变数较大、重要性较高的话题,成为了核心关注点。众多业内人士都在探讨如何应对美国的这一政策,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特朗普的这一举动将对全球汽车业带来史无前例的影响。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单一汽车市场,民众对进口车的依赖性极强。2024年,美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长2.2%,达到1590万辆,是自2019年以来的最高年度销量,其中一半是进口车,达到800万辆,这一占比远超其他国家。总体而言,美国在2024年进口了价值4740亿美元的汽车产品,其中包括价值2200亿美元的乘用车。

2024年,美国国内汽车销量排名前五名的车企分别是通用(美国)、丰田(日本)、福特(美国)、本田(日本)、日产(日本)、现代(韩国)。德系车企大众、宝马、奔驰分别位列第9、第12和第13位,三家车企总销量超过140万辆。出于成本考虑,包括美国本土品牌通用、福特在内,这些品牌所售车型很大一部分都产自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生产地分别是墨西哥、韩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和英国。因此,加征关税后,美国本土品牌以及日系、韩系和德系汽车品牌都将受到巨大影响。就连特斯拉CEO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并不能独善其身,也将深受影响。

就中国而言,由于去年5月美国已经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将关税由27.5%提高至102.5%,动力电池和零部件关税也从7.5%提升至25%,因此,特朗普此次加税政策对中国品牌影响不大。目前在美国销售的与中国品牌相关的汽车只有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拥有的电动汽车品牌极星,该品牌因为总部位于瑞典才得以进入美国市场,2024年在美销量不足1万辆。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电动车的封堵已经在2024年基本完成。2022年8月,美国前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RA),宣布实施每辆车7500美元的电动车补贴,但车辆的电池原材料和开发组装必须有一定比例是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完成。由于全球动力电池年出货量的60%来自中国,因此,该法案被认为是针对中国动力电池而设。2023年年底,美国修改IRA法规,进一步从供应链溯源,要求享受补贴的电动车不能含有任何来自“受关注外国实体”(主要指中国)的电池原料或电池组件。2024年2月,美国制造业联盟(AAM)曾发布了一份报告,警告美国政府要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低成本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声称这可能威胁到美国汽车公司的生存能力。于是,2024年5月,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和零部件加征关税,以此封锁中国电动车平价入美的可能。

美国此次对所有进口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旨在全面保护本国汽车业以及“逼迫”全球汽车制造商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北美盟友同样“举刀”的做法,客观上也堵上了中国制造或中国材料进入美国的最后一丝“漏洞”。按照规定,25%的关税将适用于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汽车零部件,必要时将扩展至其他零部件。此外,在“美墨加协议”框架下,将区分“原产成分”和“非原产成分”,汽车进口商可认证美国产的部分,但非美国产的部分仍将加征25%的关税。

美国关税政策会给全球汽车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特朗普此举无视了早已形成的深度链接的全球汽车供应链现状。目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已迅速对美国汽车关税作出强硬反应,欧盟表示将展开外交谈判。

就中国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特朗普在上一个任期中,就曾对墨西哥市场施压。彼时墨西哥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低于美国80%的人工成本,吸引了大众、奥迪、宝马、福特、日产等国际车企在该国设置装配中心,所产汽车有3/4出口到了美国。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热情动员中国供应商到墨西哥建厂,以方便为其当时计划投资的墨西哥超级工厂供货。但特朗普在当时就以“制造业回归”为由,威胁将对墨西哥产汽车加征关税,致使福特等车企停止在墨建厂计划,转而投资美国本土。在跨国车企被迫撤出后,更多中国车企顺利“捡漏”进入墨西哥,实施了多项投资,借此实现了对拉美市场的辐射。过去几年,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投资持续扩张。此次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落地后,墨西哥产汽车进入美国的优势将被大幅削弱,不排除会有更多的汽车产能转移发生。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特朗普此举并非毫无筹码,美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将是其逼迫各大车企妥协的一大因素。2024年,美国汽车销量稳定上升,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仅为130万辆,市场份额仅为8.2%,远低于中国,也低于欧洲的13.7%,是最具提升空间的电动车市场。不过,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就提出要结束电动车指令,加大燃油车开发生产。对于电动车转型相对缓慢的欧美日韩车企而言,美国仍是其无法放弃的重要市场。

由于特朗普此前已经释放信号,考虑对进口车加征关税。因此,多家跨国车企已制定在美展开本土生产的计划或预案。其中,现代汽车已经宣布向美国投资210亿美元,投向其位于佐治亚州的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作为在美国投资最多的汽车制造商群体,日本汽车业则寄望于申请关税特殊待遇。相比之下,德国车企对美国关税也已有心理准备和实质性计划。宝马在美宣布加征关税前一天公布了17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在美进行电动汽车生产。大众集团将北美定义为“增长战略的核心”,大众集团已在美国收购并复兴了经典品牌Scout,并借此进军美国皮卡与硬派SUV市场。奥迪在其2024年财报发布会上也表示,决定在5 – 10年内将美国市场做大。在不久前的奔驰财报发布会上,奔驰全球CEO康林松也称美国是“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但关税具有不确定性,且产能的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康林松称,如果美国实施加征关税,将对奔驰2025年的利润和销售回报率产生重要影响。

有观点认为,如果其他跨国车企不得不在美投资生产,那么成本必然会大幅提高,相比之下,很可能中国汽车仍能做到有成本优势。

本文围绕特朗普政府加征汽车关税这一事件展开,详细阐述了该政策对全球汽车业的多方面影响,包括对美欧日韩车企、中国车企的冲击和机遇。美国此举引发全球多国不满,也打乱了全球汽车供应链的稳定。同时,中国车企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既面临挑战,也有机会凭借成本优势和此前在墨西哥等地的布局进一步拓展市场。跨国车企则纷纷制定应对策略,以适应美国市场的变化。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特朗普加征汽车关税,全球汽车业“大地震”!,加征关税,美国汽车市场“搅局”,全球车企面临大考!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