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贵阳市云岩区向阳实验小学举办的废物利用DIY化学实验小课堂以及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九协同组经验交流活动,展现了校园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还介绍了各地各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贵州对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和规划。
在教育的天地里,总有新奇有趣的活动不断激发着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贵阳市云岩区向阳实验小学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
咖啡渣和甘蔗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当作废弃物丢弃,然而在3月28日这一天,它们却在向阳实验小学摇身一变,成为了“宝贝”。一个废物利用DIY化学实验小课堂在这里开展,瞬间引来了众多学生的围观。
瞧,这个如同“搬”进校园的“科学实验室”,充满了神秘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纷纷参与其中。五年级的谢雨诺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在老师的讲解下,她了解到将一定量的咖啡渣、甘蔗渣与天然纤维等混合,然后倒入模具,就可以压制成海绵垫等常见的缓冲材料。聪明的她一遍就操作成功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开心地说:“这个DIY实验有趣又有用,原来身边常见的废物也能再利用,我非常喜欢参加这样的科学课程。”现场的生动科普与趣味实验,就像一把把火,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科学热情,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体验科学的神奇。
其实,当天校园里的“科学实验室”可不止这一处。原来,3月28日,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九协同组经验交流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浓浓的“科技味”。
走进云岩区向阳实验小学的科创空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科技的奇幻世界。学生们在3D打印、3D建模、无人机等信息技术课程、科学课程及拓展科技应用中,尽情感受着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渴望。
而在贵州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作品展上,更是亮点纷呈。“小小气象监测站”“无人机模型”“凝冻卫士——高原山区输电网路保护革新装置”“3D打印功能模型”等来自全省各中小学的科学手工作品琳琅满目,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学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了他们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和探索。
强化校园阵地,让学生们能够零距离体验科技,这正是科学教育的生动表达。在这场以科学教育为关键词的交流活动现场,来自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九协同组的相关领导专家,贵州省内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专门学校、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及高校等代表们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他们将各地各校中小学科学教育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娓娓道来,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教育总督学丁黎忠介绍说,浦东新区一直在不断推进校际共建,深化教研融合。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周浦学区12所中小学与云岩区12所中小学签订了共建协议,在科学课程开发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这样的合作有效延伸了科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他还表示,下一阶段,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核心路径和“联谋、联动、联通”协作机制,推动东中西部科学教育从“协同”迈向更高层次的“共生”。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从瑞认为,“在科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用好丰富的科学资源去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在实践中培养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强调科学教育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各方协同合作。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持续探索“科研院所 + 学校 + 企业”多元合作模式,助力科学教育内容专业、组织有序、执行高效。
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副馆长朱高望介绍,坝陵河桥梁博物馆作为省内重要的科学教育基地,一直围绕桥梁积极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他们自主设计开发了中国首个以桥梁为主题的“STEAM实践课程”,推出《桥遇科技》等校园读本,设计桥梁承重实验等56种科学实践教具,还开发“桥见未来”研学实践营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沉浸式学习,了解桥梁的科学原理,感受到桥梁建设中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专家代表们的交流热烈而深入,各地各校的科学教育经验丰富且精彩,这些都为贵州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点子、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将科学教育列入2025年贵州教育“十大专项工作”。目前,贵州还入选了教育部、中国科协“科学教育进专门学校行动”4个试点省份之一。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欧阳嘉表示,要有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并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关键性行动、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牵引推动科学教育整体“转段升级”,有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落地见效。
本文详细介绍了3月28日在贵阳市云岩区向阳实验小学开展的废物利用DIY化学实验小课堂以及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九协同组经验交流活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与实验和参观作品展,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同时,各地代表分享了科学教育经验,如浦东新区的校际共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多元合作模式、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的特色课程等。贵州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未来将整合资源推动科学教育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