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家电“国补”政策展开,讲述了乡镇市场经销商呼吁取消该政策的现象,分析了背后原因,同时阐述了此政策对大中型厂商的积极作用,最后表明家电圈对于取消政策呼声的看法。
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一批家电经销商,尤其是乡镇市场上个体户、夫妻老婆店的老板们,持续呼吁国家取消家电“国补”政策。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在2024年的最后4个月,家电“国补”政策给家电市场上众多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无限希望和美好前景。然而,进入2025年,仅仅实施了两三个月,这一政策就迅速遭到了一大批乡镇市场经销商群体的“抱怨”和“指责”,甚至不少商家公开呼吁国家取消家电“国补”政策。
家电圈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家电“国补”政策持续落地和引爆过程中,对家电市场上众多弱小商家和企业加速洗牌产生的“后遗症”。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家电“国补”政策加速了大中型厂商在市场上对中小厂商的洗牌、淘汰和挤压。那些没有“国补”政策支持,或者虽有政策但缺乏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厂商,无法享受政策利好,生意变得更加艰难,赚钱也愈发辛苦。因为主流消费加速向头部大中型厂商集中,导致一大批中小厂商的生意自然受到冲击和冷落。
其二,中央财政补贴在兑付过程中,有着一系列规范、严苛的手续和资料上传要求,对于消费者领券也有明确规定。这让原本习惯于粗放式发展和任意性操作的大量家电商家,特别是乡镇经销商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一些商家想要拿到之前垫付的补贴资金,必须提交大量手续和资料。而且各地财政的资金拨付周期长短不一,这让商家心中充满了怨气和担忧。
目前,主要是来自乡镇市场的众多经销商群体,对家电“国补”政策利好产生了不同意见。随着一线市场出货量下行、竞争加剧,市场呈现出拼低价的井喷式局面,很多厂商的生意愈发难做。家电圈发现,不少乡镇经销商内心希望家电“国补”政策能取消;有的经销商直言家电“国补”政策今年底到期后,不要再延续;绝大多数经销商甚至不敢想象,如果家电“国补”政策在2026年继续延续,该如何应对。
然而,对于家电市场上的众多大中型厂商来说,从去年9月开始的“国补”政策,对厂商经营业绩的刺激以及主要消费群体需求的激活,作用和价值是巨大的。国家为了刺激老百姓购买家电,在企业和商家让利优惠的基础上,额外给予最高8折的优惠让利。这种“真金白银”的利好,虽然补贴给了消费者,但让家电企业和商家的生意“好转”复苏,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家电厂商普遍受益。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呼吁取消家电“国补”政策等不同声音,家电圈认为,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
一方面,中央“国补”政策对于家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转型,作用巨大且价值深远。此次家电“国补”政策主要针对节能家电产品给予补贴,而非全部家电产品,其目的是通过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精品,带动家电厂商聚焦有质量的产品经营和发展,避免陷入“拼低价”的内卷式竞争。
另一方面,家电“国补”只是阶段性的产业政策,是在特殊周期、特殊环境下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助力和支持,旨在引导整个行业的企业和商家朝着健康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迈进。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实力、有品牌、有产品的企业和商家来说,这是转型变革的最佳时机。如果总是停留在过去的发展惯性和经营舒适区,家电厂商将永远找不到通往未来的活路。
此外,当前呼吁取消家电“国补”的厂商群体中,有几类属于已经处在被市场淘汰或被用户遗忘边缘的商业群体。他们过去习惯的投机式、忽悠式经营策略,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已经失灵。比如,没有“国补”资格的商家,大量从事“窜货倒货”的商家,以及一大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商,原本就没有生存空间。
这两年,家电“国补”政策的推出,只是加速了一线市场的“优胜劣汰”进程。简单来说,就是让一批弱小厂商的原有利益空间不再,让一大批有实力的厂商能够“凭本事吃饭”。
本文围绕家电“国补”政策展开,乡镇经销商因政策导致自身经营困难而呼吁取消,而该政策对大中型厂商有积极作用。家电圈认为取消呼声虽可理解但不应认同,此政策利于产业高质量转型,能加速市场“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