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当前并购重组市场,介绍了定向可转债支付方式吸引力不断提升的现象,阐述了“并购六条”对其的推动作用,以及业内人士对定向可转债优势的看法。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并购重组市场正展现出日益活跃的态势。而在众多支付方式中,定向可转债支付这一新兴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市场参与者的目光。近几个月以来,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宣布计划采用发行股份、发行定向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并购活动。
此前出台的“并购六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在实施并购重组时,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多种支付工具,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并购交易的弹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自“并购六条”发布之后,许多来自科创板、创业板等科技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开展并购业务时,都表现出对定向可转债支付方式的明显偏好。
业内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指出,可转债所具备的“股债双属性”特点,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博弈空间,正逐渐成为科技企业整合资源的有力“武器”。当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定向发行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它能够增加并购交易谈判的弹性,让交易双方在协商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余地;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缓解上市公司的现金压力,避免因大规模现金支出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还能够延缓大股东股权稀释的风险,保障大股东的权益。
本文围绕并购重组市场中定向可转债支付方式展开,指出其吸引力上升的现象,分析了“并购六条”的推动作用以及定向可转债自身优势,如增加谈判弹性、缓解现金压力、延缓股权稀释等,凸显了其在当前并购市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