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重庆社工“考证热”:解锁职业发展新密码

本文围绕2025年重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热度展开,深入走访观察,探讨了社工的成长空间、核心能力、社会对其的迫切需求、职业保障等方面,还提及专家对让“考证热”变为可持续“社工热”的建议。

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张家花园社区社工周伟鹏(左一)和同事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社工,被亲切地称作“社会治愈师”。他们和警察、医生、教师一样,是有着专业背景的职业群体。

3月13日上午9点,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通道正式开启。仅仅过了2个小时,重庆的报名人数就突破了1万人。截至18日,报名时间过去了一半,报名者已经超过3万人。而在去年,重庆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同样超过3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通过考试的有6300人。

面对这样的报考热度,我们该如何看待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工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该如何让这个群体的职业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稳、更好呢?3月17日至21日是重庆的社会工作宣传周,记者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观察。

成长空间:从陌生到熟悉,从认可到优化

“考证热”现象让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张家花园社区党委组织委员周伟鹏感到十分振奋。在他看来,这无疑是对专业社会工作者价值的一种肯定。

2011年大学毕业后,周伟鹏来到重庆,开始了他的社区工作之旅。2013年,重庆在10个社区试点推行社会工作项目,周伟鹏所在的渝中区华福巷社区正是试点社区之一。他就这样一直扎根基层,从事着社会工作,直到2023年。

“尊重、接纳并帮助他人,你真心对居民好,居民也会给你良好的反馈。”这是周伟鹏在社区工作中始终坚守的理念。

有一次,多位居民在微信群里反映,小区里有八九棵树长得过于茂盛,树枝伸进了家中,影响了采光和正常生活。作为张家花园社区第九网格网格员的周伟鹏,在群里写下了一段心里话:“每当看到大家在群里急切反映树木隐患,我都感同身受。这些与房屋交织生长的老树,既承载着社区的记忆,也可能在风雨中成为潜在的风险。作为与大家朝夕相处的网格员,我深知每一份担忧背后都是对家园安宁的惦念……我们一起携手行动,守护好这个绿色家园……”

这番充满真情的话语,让居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大家把小区里存在隐患的地方拍下来,发送到群里。周伟鹏及时进行回复,并积极协调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在大溪沟街道,超过60%的社区工作者都考取了社工证。其中,张家花园社区13名社区工作者中有9名持证人员。这些年,周伟鹏感受最为深刻的是,社区群众对社工的认识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逐渐熟悉起来。“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政府部门对社工也不断认可,社工的成长空间也在不断优化。”

核心能力:像剥洋葱一样解决问题

37岁的陈瑜,现任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从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她就进入了冬青,一直专注于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务。

陈瑜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她曾经帮扶过的市民老王的故事。

老王是一位中年男性精神障碍患者,与妻子离异后,和婆婆住在一起,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

刚开始接触时,陈瑜发现老王的病情非常不稳定,时常穿着睡衣在外面溜达,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到老王呢?陈瑜经过一番思考后认为,首先要取得老王的信任。她观察发现,老王其实是愿意沟通的,关键是要尊重对方,以温和的态度与他交流。

在评估了老王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后,陈瑜发现他的生活缺乏关心。“婆婆年纪大,孩子还小,没人叮嘱他服药,常常漏服药品。”为了确保治疗效果,陈瑜多方协调,安排老王工作日到社工站吃药,周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药。

几个月后,老王的病情趋于稳定,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了。为了解决老王家的经济困难问题,陈瑜找到了爱心人士为其捐赠衣物、家具等。

同时,陈瑜还为老王做心理疏导。经过耐心的沟通,慢慢发现他有个打不开的心结——前妻与他离婚后出了车祸,老王把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一直深陷自责之中无法自拔。

“我们一起帮他回顾、分析和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减轻他的自责,邀请他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学习绘画、非洲鼓等课程,转移注意力。”陈瑜说,老王又慢慢融入了社会,还加入了一个乐队。经过多年的服务,他的病情也没有复发。

“社工在面对个体或家庭时,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背景、经历和情感需求,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陈瑜认为,这种工作要求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具有高度的同理心、情感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

陈瑜说,社工是一个需要温度的专业,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去发现问题,从多个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迫切需求:弥补资源不足,满足城市治理需求

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热度并非只在重庆显现。去年,全国报名人数达到了188.9万人,与2023年相比增长了26%。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高级社工师郭英慧表示,社工职业资格考试越来越火的背后,是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的巨大需求。

郭英慧说,社会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弥补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的不足,推动社会治理朝着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重庆作为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面临着人口密集、结构复杂、需求多元等挑战,专业社工能有效满足超大城市治理的多样化需求。”她注意到,在一些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招聘公告中,直接明确点出“具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录用”“持有社工证书的考生,笔试、面试会有相应的额外加分”等,这进一步推高了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报考的热度。

党委政府对社会工作的日益重视,增强了社工职业的吸引力。郭英慧说,尤其是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社会工作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这也进一步明确了社工在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职责与使命。

与此同时,重庆积极加大对社会工作的财政投入,组织优秀案例评选、优化社工服务机构管理机制等,为社工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些举措的实施,提升了社工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也为社工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郭英慧谈道。

职业保障:全链条赋能社工专业化

事实上,重庆在社工人才培养方面早就有所行动。

在市级层面,出台了人才规划纲要、岗位开发与设置、人才激励保障、人才分类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政策制度30余项,还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重庆市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等领域政策11项。

在区县层面,全市有多个区县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村社区工作者给予补贴或一次性奖励。比如,南岸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晋升1级,取得中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晋升2级。大渡口区对取得初、中、高级社工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分别给予每月200元、500元、800元的职业津贴。巴南区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与持证情况挂钩,新招聘的社区工作者,持有助理社工师证的比未持证的每月高出1000余元。

市委社会工作部还牵头成立了市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委员会。这是由省级社会工作部牵头组建的首个地方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委员会。据介绍,该评审委员会委员库吸纳了重庆、北京、上海、福建、广东、四川6个省市的60名社会工作专家。去年底,已独立完成2024年度重庆市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工作,评选出高级社会工作师9人。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现有社会工作人才10.45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人才仅3.2万人,占常住人口1‰。持证社会工作人才中,高级社会工作师32人、社会工作师5546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4418人。社会工作人才中,党员人数为60444人,占人才总量57.8%;45岁及以下65755人,占人才总量62.91%。

市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处处长肖丹介绍,重庆正推动形成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基础人才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架构。包括实施“卓远”行动,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遴选5名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支持建立专家工作室,带动全市社工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和服务水平提升;实施“优才”行动,培养9名国家级儿童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选拔并培养40名市级儿童社会工作骨干人才,为边远乡村选派4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地化培养20名本土社会工作骨干人才;实施“培苗”行动,对持证的村社区工作者,给予补贴或一次性奖励,分层级开展考前培训,创新线上答题、赛马比拼等学习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路径日益清晰,发展通道更加完善,职业成长空间不断扩大,薪酬待遇越来越有保障。”郭英慧注意到,《重庆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不久前出台。这是重庆首个从全市层面统一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的专项文件,对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保障、培训激励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这进一步提升了社工职业的吸引力。”她表示。

专家建议:让“考证热”变成可持续的“社工热”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高级社工师郭英慧表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比如,制定专项规划,细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的政策措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建议将社会工作纳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职称序列,推动社工职业发展规范化、专业化。”

在社工人才发展方面,郭英慧认为,应当推动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鼓励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工作服务,扩大人才需求。同时,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实绩和能力导向,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增强职业吸引力。

本文深入剖析了重庆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证热”现象,从社工的成长空间、核心能力、社会需求、职业保障等多方面展现了社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目前,社工在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社工人才的发展。但要让“考证热”变为可持续的“社工热”,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社工与多领域融合发展,提升职业吸引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重庆社工“考证热”:解锁职业发展新密码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