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电子皮肤:机器人生产力进化的关键密码 电子皮肤:从机器人到多领域,应用前景无限

本文聚焦于在“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崛起,电子皮肤技术成为关键突破点推动“画皮变革”。详细介绍了电子皮肤的功能、市场潜力、发展挑战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当下,首次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举措如同吹响了号角,促使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迅速崛起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焦点。在这汹涌的发展浪潮之中,电子皮肤技术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作为关键的突破点,正推动着机器人产业经历一场意义非凡的“画皮变革”。

电子皮肤,它是模仿人类皮肤功能的高性能传感器。想象一下,它能够像人类皮肤一样,赋予机器人触觉、温度、湿度等感知能力。可以说,电子皮肤是实现机器人生产力进化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在2025年3月18日举办的GPU技术大会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做出了大胆的预言,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将在5年内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而电子皮肤正是解决生产力和安全性问题的关键所在。

今年1月的CES展会上,途见科技与兆威机电合作开发的搭载电子皮肤的机器人灵巧手惊艳了全球。途见科技创始人兼CEO赖建诚透露,公司研发的电子皮肤厚度最薄能够达到100微米,正是这轻薄的电子皮肤赋予了机器人触觉感知能力,为机器人进行实际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子皮肤市场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根据Grou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规模大约为109亿美元,而预计到2025年将攀升至132亿美元。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占全球总量的32.7%。

然而,电子皮肤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材料、技术和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材料的可拉伸性,以及平衡材料的电学和力学性能,这是技术层面需要攻克的难题。同时,如何实现规模化、低成本量产也是行业必须跨越的障碍。此外,标准的缺失也给电子皮肤的商业化应用带来了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着这些挑战,但电子皮肤的广泛应用前景依然不容小觑。除了在机器人领域大显身手之外,电子皮肤在医疗健康、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电子皮肤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蓝海。

在“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受重视的背景下,电子皮肤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画皮变革”。介绍了电子皮肤赋予机器人感知能力,其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材料、技术和标准等挑战。不过,电子皮肤在多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有望迎来新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电子皮肤:机器人生产力进化的关键密码 电子皮肤:从机器人到多领域,应用前景无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