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我国纺织行业在新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发展。从强化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提升竞争力;迈向智能化,AI为设计、生产、营销等多环节赋能;加快绿色转型,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纺织行业的新发展趋势和变革。
看呐,上图展示的是在湖州今童王制衣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里的忙碌景象,工人们正专注地在流水线上加工服装。这一画面,仿佛是纺织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而下图呈现的则是工人在山东青岛一家科技纺织企业的智慧纺纱生产线上,精心生产高端纤维的场景。这两处场景,共同勾勒出我国纺织行业当下的活力与发展态势。
纺织,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原辅料制造、纺织制造以及服装生产等多个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不懈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建立起全球最为完备的自主化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在纺织工业生产制造能力和国际贸易规模方面,我国更是长期稳居世界首位,彰显着我国纺织行业的强大实力。如今,在新技术的有力赋能下,纺织行业正迎来创新发展的崭新机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明确指出,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正驱动着产业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强化自主创新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上,众多服饰品牌和科技型企业纷纷闪亮登场。它们竞相展示科技赋能纺织服装行业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犹如璀璨的星光,折射出纺织行业向新发展的清晰趋势。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纺织产业正加快迈向高端领域的步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这些创新成果对战略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了有力的支撑。高性能纤维、高端装备、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的自给率在不断提升,合纤单体原料、绿色染料、助剂、油剂等更是大面积实现了自主技术突破和进口替代,这无疑是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有力证明。多功能纳米纤维呼吸膜,这是一种具有独特微孔结构的薄膜材料。它具备防水透湿性、防风保暖性、化学惰性、高阻燃性和耐高低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王明宇介绍说,近年来,企业加大了在增强型多功能纳米纤维呼吸膜材料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经过不懈努力,企业成功开发并生产了多款材料,构建起了以自主原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为基础的完整产品与服务体系。“随着户外运动的日益火爆,户外装备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旺盛的态势,这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王明宇满怀信心地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纺织材料的自主创新力度,开发出更多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新型产品。”在大众消费领域,多功能纳米纤维呼吸膜能够很好地满足冰雪运动类滑雪服、冲锋衣、帐篷、背包、睡袋、钓鱼服等产品的需求,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实现自主创新,仅仅依靠企业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正逐渐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曲晶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穿着舒适度,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针对原材料展开了深入的研发合作。经过精心培育,产出的原棉品质一致性好、含杂少、三丝低,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企业还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联手,开启了从种子到棉花、纱线、面料全产业链的数智化、高标准化应用,实现了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迈向智能化
“AI正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青这样说道。在AI、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纺织服装行业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在202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的现场,记者目睹了设计师借助AI进行服装设计的神奇场景。设计师只需输入“设计一组符合当下潮流趋势的新款运动卫衣”的指令,系统便会迅速实时抓取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数据,在短时间内生成数十款潮流设计草图。随后,通过高精度3D仿真引擎,系统会自动匹配面料物理属性与版型参数,生成可即时审版、可直连生产的数字样衣。更令人惊喜的是,点击其中一张草图,还可以显示该款卫衣的成本区间、零售价建议、核心卖点等详细信息。这一神奇的系统,正是由Style3D(凌迪科技)研发的时尚行业通用型AI智能体DeepModa内测版。它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完整展示智能创作的全过程,为服装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据了解,AI的强大功能远不止于此。它还能完成自动解析设计手稿,结合版型数据库,生成适配多种体型的版型。通过3D物理仿真预演样衣效果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标准化工艺单,并同步至工厂系统,实现了设计与生产的无缝对接。然而,“尽管3D技术已被部分企业用于设计提效,AI在时尚领域崭露头角,但仍面临诸多挑战。”Style3D创始人兼CEO刘郴坦言,设计环节依赖人工反复修改、生产流程信息割裂、营销退货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他认为,AI与3D的深度融合,是时尚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方向。3D技术构建了服装的数字孪生,而AI使其更智能。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有效解决行业分散性高、数据割裂、人才短缺等长期痛点。除了在创意设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AI还在多个方面为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赋能。谢青表示,在生产制造环节,AI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库存压力。在营销和销售环节,AI也可以通过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方式提升消费者体验,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市场触达。以飞书为例,其产品通过“AI +协同”工具,重塑了设计、生产、营销全流程。目前,飞书已服务多个服装品牌,覆盖用户洞察、生产供应链管理、全域营销等多个重要场景。飞书消费及医疗健康行业总经理付雪冬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服饰生产从“规模制造”转变为“小单快返”模式,实现了从需求到生产的快速匹配,大大提升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AI在品牌门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飞书消费行业解决方案相关负责人介绍,门店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导购、销售分析、库存优化等方面。AI可以直接提供热销商品推荐,导购只需要输入简单的关键词,就能马上获取店内最畅销的款式,极大地提高了销售效率。此外,AI还可以进行销售分析,把顾客的评价实时反馈给总部,分析哪些商品卖得好,哪些商品滞销,从而及时调整陈列和库存,实现精细化管理。
加快绿色转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于纺织行业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作为传统产业,纺织行业长期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成为纺织行业加快绿色转型、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2024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启动了《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政策引擎与标准规范正共同发力,助力企业由碳足迹转向碳管理,提升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可持续发展合作部助理研究员孔衍介绍,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中纺联开发了数据化工具——LCAplus平台。这是一个一站式产品碳足迹测评、认证和标签推广的数字化产业级平台。它能够帮助企业便捷地管理和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提供全方位的产品环境绩效数字化服务。此前,鄂尔多斯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同一件重量为200g的女装全成型针织羊绒衫全生命周期碳排放,2023年通过线上电商和线下销售产生的碳排放相较于2022年均下降2.1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在原绒获取、染绒、纺纱、针织等环节已实现碳减排,其中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下降达11.43%。近年来,鄂尔多斯集团在源头牧场管理建设、原料采选制造、产品设计生产及品牌销售推广的全产业链中,积极推进可持续科技及工艺创新,努力降低碳排放,实现了低碳循环发展。“目前全行业已形成协同推进的绿色转型格局。行业转型已突破单点创新阶段,亟需构建共生型绿色产业链生态体系,通过系统性重构实现产业整体跃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强调。
本文围绕我国纺织行业在新技术赋能下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从强化自主创新,通过企业自身研发与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高端化水平;迈向智能化,AI在设计、生产、营销等多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到加快绿色转型,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纺织行业正全方位转型升级。未来,纺织行业有望借助这些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