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以系统思维破解村级监督困境展开,阐述了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拓宽监督渠道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旨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村级,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成效直接关乎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当前的基层治理环境下,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重要使命,需运用系统思维来突破村级监督面临的重重困境,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网络,进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
首先,要完善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存在着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应强化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学习培训,为他们制发日常监督手册。这本手册就像是一本“行动指南”,详细地说明了监督的内容、方法和流程。同时,绘制村务监督履职清单,让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责,照单履职。此外,乡镇纪委要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日常沟通联系,强化业务指导督导。通过落实工作挂钩指导、定期集中会商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监督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确保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要创新工作载体。纪检监察机关应整合各方力量,包括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完善片区协作机制。这就如同将分散的手指攥成一个拳头,能够激发基层监督的强大活力。深化“组组”“室组地”“室组地巡”协同机制,开展提级监督、交叉监督、联动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借助部门之间的合力来破除基层监督的阻力。并且,定期梳理监督重点,定制个性化的监督清单,形成村乡县逐级提交问题、县乡村联动查办问题的一体化监督运行体系,实现同题共答,提高监督效率。
最后,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数据赋能的作用,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通过数据碰撞和智能研判技术,能够精准地锁定可能存在问题的疑点,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化应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工作。让村务事项的公开更加透明,群众查询更加方便,监督更加快捷。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积极拓展问题线索的收集来源。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强化跟踪问效,形成监督闭环,及时回应群众的诉求。这样可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本文围绕纪检监察机关以系统思维破解村级监督困境展开论述,从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拓宽监督渠道三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旨在构建全覆盖、立体化的村级监督网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障基层治理的成效和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