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民盟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第九支部组织的“美学·创意——走进X美术馆”活动进入下半场。来自不同行业的十余位民盟盟员在参观艺术展和园区后,围绕消费场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热烈的“跨界”讨论,众多盟员各抒己见,为美术馆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及消费提振建言献策。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下午,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郎园 Station 的 X 美术馆内气氛热烈非凡。由民盟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第九支部精心组织的“美学·创意——走进 X 美术馆”活动已然进入到下半场。
活动中,来自不同行业的十余位民盟盟员先是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广东东莞制造业的艺术展,而后又漫步于郎园 Station 园区,感受这里独特的艺术氛围。参观结束后,他们围绕消费场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展开了一场热烈且极富深度的“跨界”讨论。
此时画面定格,此次活动参与者正在参观北京郎园 Station 园区,仿佛都沉浸在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地之中。
资深媒体人董晓琦对于美术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形象地形容美术馆是一个“给生活打逗号”的场所。她说道:“好的艺术场所能够赋予人美好的情绪,也应该围绕人的情绪去提供更多类型的文化消费产品。”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观点,她还举例道,将艺术与心理学结合的“艺术疗愈”是针对都市人情绪问题的一剂良方。她以文化投资者的身份坚定地表示:“我非常看好这个领域。”
长期聚焦于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周洛宏也在此次讨论中展现出了新的关注点。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他认为:“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把艺术之美填充到城市中,让优质文化资源更容易触及普通人,这其中有很多探讨的空间,有一些资本已经在关注这个领域。”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具体措施之一。那么文博机构、艺术场馆可以打造什么样的消费场景呢?盟员们在讨论中积极开动脑筋,纷纷支招。
供职于互联网“大厂”的古雪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新性的设想。她认为:“这个场景要能够吸引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年轻人进来交互,并形成黏性。”她进一步举例说明,比如围绕“人工智能×文化艺术”这一主题,联系有合作意愿的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定期在此举办文化沙龙活动。她觉得时间一长,行业人脉就会慢慢积累起来。
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莒洪源拿出了一份“打造艺术消费示范街区”的建议。他诚恳地说道:“我住在郎园附近,平时跑步就能到这里看艺术展。我希望更多人可以像我一样在日常生活中轻松享受艺术,所以写了几点建议。我是律师,并非文化产业的业内人士,希望在座的业内大咖提提意见,一起来完善这份建议。”
X 美术馆馆长尤洋与民盟中国美术馆支部主委沈军,正是莒洪源所说的“业内大咖”。在活动中,他们丝毫没有架子,与自称“外行”的盟员们畅所欲言,畅谈艺术机构发展之道。在交流过程中,大家观点交汇,灵感不断迸发。主持座谈会的民盟中央办公厅资产处副处长、民盟朝阳区第九支部主委关德鹏建议,将讨论内容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社情民意信息。
活动临近尾声,民盟中央代理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张峰感慨地说道:“很早就知道 X 美术馆,但一直没来过。今日与诸位盟员朋友相聚于此,很有收获。此行的收获不仅在于享受了艺术带来的美好体验,更在于看到诸位在不同行业发光发热,并一起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响应提振消费行动积极建言献策。”
此次“美学·创意——走进 X 美术馆”活动中,不同行业的民盟盟员围绕消费场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跨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文化消费产品创新到科技与艺术融合,再到消费场景打造等方面提出诸多建议,展现了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消费提振的积极思考与行动,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