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教师刘新元的教育故事。他入职后积极提升自我,通过阅读经典、参与工作室活动、钻研专业知识拓宽教育视野;在课堂上用心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获得众多教学荣誉;在教科研方面努力探索,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发挥传帮带作用;还勤于笔耕,记录教学思考,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展现了他在美术教育领域的成长与成就。
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精心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旨在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和教师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优质平台,让他们能够尽情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记录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
下面为大家带来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教师刘新元的教育手记。
2017年,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刘新元,以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方式入职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美好愿望,他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而且从事的是略显薄弱的美术学科教学工作,刚入职时,他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但他从未放弃追求,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探索中,在“自我培训与探索”中不断给自己充电,决心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道路。当他真正走进美术教学的世界,便深深爱上了这份事业。正是这份对美术教育纯粹的热爱,紧紧牵动着他的情思,引领他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成长,从青涩逐步走向成熟。
拥抱经典,拓宽教育视野
入职后,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提升专业素养,学校为每位教师发放了3本教育经典著作,开启了一场深度阅读之旅。教务处的渠月主任是全国名师,深知阅读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便积极组织大家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在分享会上,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有的老师分享从书中领悟到的先进教育理念,有的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畅谈实践启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渠主任也会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将书中晦涩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让大家在阅读中不断拓宽教育视野,为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刘新元有幸加入了曹县美术教研员侯蕊老师的工作室与曹县美术学科中心教研组。在这里,定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美术经典论著成为常态。大家逐字逐句剖析课程标准的变化,探讨如何将新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在解读经典论著时,从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到具体作品的创作技巧,进行全方位的挖掘。针对优质课例,大家更是开展深度剖析,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到师生互动的细节,细致入微地分析优点与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刘新元不仅汲取到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在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育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与此同时,为了紧跟美术教育的前沿趋势,领悟全新的教学理念,开拓教学新思路,刘新元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对专业知识的钻研中。这些年,他沉浸在浩如烟海的艺术典籍与专业资料里,细细研读了超过百余部美术理论著作,翻阅的各类艺术期刊更是不计其数。他就像一块渴望吸水的海绵,在艺术及教育理论的知识海洋中尽情汲取养分。在与苏霍姆林斯基、李力加、尹少淳、朱国华等教育大家的“思想对话”中,他收获了无尽的启发,内心也变得更加充盈。
倾情课堂,体悟教学真谛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个月,刘新元便迎来了青年教师校级汇报课的展示比赛。为了呈现出一节优质的课堂,他仔细翻阅各类教学书籍与案例,诚恳地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拜师求艺,虚心聆听他们的指导与建议,教学思路推翻了一次又一次,教学详案写了一遍又一遍。经过一番夜以继日的努力,汇报课比赛当天,课堂的呈现效果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与赞扬,他内心满是喜悦与自豪。也正是这一次成功的讲课经历,让他在半年后有幸参与山东省“一师一优课”比赛,顺利拿到教育生涯中的第一个“省奖”。同时,这节课又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并评为精品课程。
出于对高中美术教学的热爱,也为了尽快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刘新元踏上了探索名师教学智慧的旅程。他收集并深入研究了众多美术教育名师的课堂实录与教学经验总结。像全国优秀美术教师朱国华老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靖老师、齐鲁名师(正高级)陈再生老师等名师的经典著作,他反复品味,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通过这些阅读,他剖析他们在课堂上展现的精妙教学技巧,挖掘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学习他们别出心裁的课程设计,借鉴他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持续的阅读与思索中,他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渐找到了高中美术教学的门道。
教学时,刘新元始终以对待公开课的严谨态度,精心打磨每一堂课,深入体会教学的真谛,细心琢磨教学的技巧,尽情享受教学带来的乐趣与满足。这份对教学的热爱与执着,对每一堂课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深耕细作,持续成长进步,收获颇丰。他曾获得菏泽市优质课、曹县教学能手、曹县优质课一等奖,2次山东省优课,5次菏泽市优课等教学荣誉。这些经历,让他在教学中形成了“文化为根,思维为帆,深度为魂”的教学特点,这种特点在一次又一次的课例中得到呈现。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暑假录制的一个课例《北宋山水——景中逸趣韵悠长》受到了美术教育专家和名师的肯定和支持,一些微信公众号及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和点评,这是对他教学成果的高度认可。
艰辛探索,坚定教科研之路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刘新元专注于艺术理论方向的学习与研究。三年的求学生涯,让他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他面对教育类课题时,却发现它与艺术理论研究存在诸多差异,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为了打破这一局限,他专门抽出时间,拜访了课题研究专家们,如正高级教师任慧敏主任、渠月主任以及焦成鸽主任。在交流过程中,几位主任耐心倾听,针对他的疑问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们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见解,为他拨开了眼前的迷雾,让他对教育课题研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为他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他还购买了专业的课题研究著作进行学习,如陈岩的《中小学课题研究》、李冲锋的《教师如何做课题》及李延海的《和我一起做课题》等。他从这些经典著作中汲取了系统的研究方法与宝贵经验,为他在教育科研之路上稳步前行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这些学习的基础,他开始了课题研究工作,正式闯进了教育科研的道路。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主持县级课题,为了写好申请书,他每日每夜地查阅参考文献,遇到困惑时,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请教。从立项成功的那一刻起,他心中满是激动与责任。而后,调查问卷的设计,深入调查的开展、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资料的整理、课题成果的总结,他都是反复斟酌,认真对待。那段日子虽辛苦,却让他收获满满,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且意义非凡的一步。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刘新元的教科研能力也不断增强。这些年,他有幸主持参与了10余项省市县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每一次课题,都是一次对教育教学深层次的剖析;每一次研究,都是一场与教育智慧的深度对话。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让更多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他主动肩负起传帮带的责任,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在他的悉心指导下,4项县级课题立项并结题,2项市级课题立项并结题。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成功立项了兼具创新性与实践价值的课题。看着他们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自信前行,他心中满溢着欣慰与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他在教育科研领域深耕细作的决心。在教研之路上,还有许多新的课题等待着他去探索,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发愤拼搏,发光发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勤于笔耕,记录教学思考
身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反思与总结,努力朝着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奋进。
在美术教学改革中,刘新元坚持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每个静谧的夜晚,他都会坐在书房,在柔和的灯光下,翻阅前沿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教学中的所感所悟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至今累计阅读论文报告上千篇,撰写笔记10万余字,这些文字,是他对教学的深度思考,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或许是内心对美术教育的那份执着与热爱,让他毅然踏上了教学研究与创作之路,并且越走越坚定。这些年,他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及教育研究中,不断探索美术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至今,知网平台已收录他撰写的19余篇科研论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1篇,国家级期刊1篇,省级期刊17篇。被下载次数4990次,成果被引用次数45次,H指数为3,G指数为6,有2篇文章的他引频次在该科研领域排名前5%。多篇学术论文被高频率引用,学术价值得到较大推广。
从一名青涩的老师,到学校的骨干教师,再到曹县的名师培养候选人,这一路,刘新元始终相信,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自我驱动式的发展,而非依赖外部过度的培训与包装。真正的教育名家,无一不是在自我探索、自我提升中铸就。教师应拥有独立的成长空间,这是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孕育深刻教育思想的基石。教育不应被功利和浮躁左右,只有为教师留出充裕的自我发展时间,给予广阔的成长空间,他们才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大家,在教育领域绽放光芒、引领方向。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教师刘新元的教育成长历程。他通过阅读经典、参与专业活动、钻研知识等方式拓宽教育视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打磨,取得众多教学荣誉;在教科研方面努力探索,主持参与多项课题并发挥传帮带作用;还勤于笔耕,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展现了他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不懈努力与成长,强调了教师自我驱动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