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破解县中困境:“节流开源”真能拯救县中吗?

本文聚焦县中教育问题,介绍了当前国家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背景,分析了县中面临的困境,阐述了“节流”与“开源”的振兴方向,并对其能否真正拯救县中进行了探讨,还揭示了超级中学分校费用高、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不良竞争等现实状况。

近些年来,县中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关注。在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我国近60%的高中学生就读于县级中学,并且今年要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下县中教育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目前,县域高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挤压。生源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骨干师资也在持续外流,同时在竞赛选拔机制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些现实困境相互叠加,导致县中发展的动力不断衰减。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团队进行了相关调研,发现全国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县中塌陷”的情况。当前,振兴县中的努力主要朝着两个方向推进,分别是“节流”和“开源”。

具体而言,“节流”是指在省域范围内出台限制性政策,禁止超级中学跨区域掐尖招生,以此将优质生源留在县域内。而“开源”则主要是为县域内的学生引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举措在全国范围内体现为“云班”热潮的兴起,以及引入超级中学分校,期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普及,从而推动县中的振兴。

然而,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种“节流”和“开源”的方式,真的能够拯救日益“塌陷”的县中吗?

通过调研了解到,这些超级中学的分校,三年高中的费用至少需要十万元。一位县中副校长表示,现在家长的心态可以概括为“即便掏不起钱,也要想尽办法掏,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上好学校。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对子女的重视,却丝毫不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是否合适,也不考虑孩子是否能够适应。他们抱着‘别人家的孩子能去,我家的孩子也必须得去’的想法。”

这位副校长还补充道:“之前没有限制私立学校招生时,私立学校的学生能占到全县学生的一半,而本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这表明大部分农民家庭为了子女的教育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此外,还存在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不良竞争的现象。县私立学校与县公立学校存在竞争关系,私立学校宁愿让尖子生流失到县外,也不愿意让他们流向县公立高中。县公立中学的老师对此尤其不满,他们表示:“最可气的是,私立学校招不到学生也不想让我们招到,这种‘胳膊肘往外拐’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多年了。”

本文深入剖析了县中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为振兴县中所采取的“节流”与“开源”策略。同时揭示了超级中学分校费用高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以及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不良竞争等问题。表明要实现县中真正的振兴,不能仅仅依靠“节流”和“开源”,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难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破解县中困境:“节流开源”真能拯救县中吗?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