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春日“打野”:年轻人解锁自然新玩法

当下“打野”——挖野菜成为中国年轻人春季新潮流的现象,以贵阳为例,介绍了年轻人挖野菜的体验、益处,以及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的年轻人对自然体验的需求和对乡村经济的激活作用,同时也给出了安全提醒。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一种全新的潮流正在中国年轻人当中悄然兴起。大家纷纷组团前往山野之间,开启一场解锁“自然盲盒”的奇妙之旅,而这个新潮的活动就叫做“打野”。

“打野”这个词原本是电竞游戏里的术语,指的是游戏玩家操控角色在野区清理怪物,以此来掌控游戏的节奏。然而在如今,“打野”被年轻人们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那就是去挖野菜。就拿中国首座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贵阳市来说,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55%,周边那一片片山林田野,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年轻人挖野菜的绝佳去处。

图为李槿芳在贵阳市郊区采挖的折耳根。(受访者供图)

在贵州省贵阳市工作的“00后”李槿芳,已经参加过2次“打野局”了。她的手机相册里满满当当都是“春之味”的记录:那篮子里刚挖出来的折耳根,还沾着新鲜的泥土;石板上摊开的野葱,泛着如同翡翠般的光泽。李槿芳说:“挖野菜其实是在跟自然环境进行一场亲密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重拾了童年的乡野记忆,还能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极大的放松。”

有相关研究表明,当人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时,人体分泌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会显著降低,这对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有着很大的帮助。现在,李槿芳和她的朋友们会定期组队去挖野菜,然后将这些野菜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美食,像荠菜饺子、腊肉炒蕨菜、凉拌折耳根、野葱蛋饼等等,用味蕾去“丈量春天”。

24岁的王郡近期也对“山野寻宝”乐此不疲。在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附近,王郡和朋友们熟练地采摘着刚冒头的蕨菜和折耳根,仅仅不到1个小时,背包就已经装了大半。挖完野菜之后,他们还会到村里游玩一番,体验布依族的拦门酒和竹竿舞,跟着布依族老人学习蜡染技艺,品尝长桌宴等等。

在王郡看来,从繁华的城市来到宁静的乡野,组团挖野菜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慢慢行走,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享野趣,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

如今,这种组团去户外挖野菜的活动,已经从贵阳蔓延到了杭州,从上海扩散到了西安,参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除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打野”的收获之外,还会分享野菜图谱、“打野”路线以及相关攻略。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邓小海认为,“打野”现象折射出了现代年轻人对自然体验的深度需求。年轻人通过食物与土地建立起了连接,这种“可食用的春游”既传承了“不时不食”的传统智慧,又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激活了乡村经济。

“从之前露营的爆火,到‘公园20分钟效应’,再到如今的‘打野’热,这都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回归自然作为一种甩掉压力、缓解精神焦虑的方式。”邓小海同时也提醒大家,对于不认识或者辨识不清的野菜,一定要避免采挖,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本文介绍了“打野”——挖野菜成为年轻人春季新潮流的现象,通过李槿芳、王郡等年轻人的挖野菜经历体现其乐趣和社交意义,分析了“打野”现象背后年轻人对自然体验的需求及对乡村经济的积极影响,最后给出安全提醒。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春日“打野”:年轻人解锁自然新玩法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