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香港楼市,通过美联物业研究中心的市场资料,阐述财政预算案发表前后香港新盘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不同金额区间的成交占比。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依据美联物业研究中心对市场资料的综合统计,从财政预算案发表之后的时间段(2月26日至3月24日,共计27天)来看,香港新盘的成交量达到了2194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财案发表前的27天(1月30日至2月25日),新盘成交量仅为1108宗。这意味着,财政预算案发表后,香港新盘成交量大幅上升了约98%。
财政预算案于2月26日正式公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在这份财案中,政府宣布将价格在400万港元或以下的物业印花税降低至100港元。与此同时,近几个月以来港股的表现相当不错,这一系列因素共同营造了利好楼市的氛围。房地产发展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信号,纷纷趁势推出多个新盘项目。市场对这些新盘的反应极为热烈,无论是一手房的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与财案公布之前相比都出现了激增的情况。
在成交金额方面,变化同样显著。财案发表前27天,一手房成交涉及的金额约为93.9亿港元;而财案发表后的27天,这一金额上升至约153.5亿港元,升幅达到了63.5%。值得注意的是,新盘成交宗数的升幅比成交金额的升幅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财案公布后推出的全新盘大多以中低价为主,这也导致平均每宗成交金额从财案发表前的约847万港元减少至发表后的约700万港元,减少幅度超过了17%。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出,如果按照不同的成交金额对新盘成交情况进行划分,在财案发表后的27天里,一手成交量中超过一半是成交金额逾400万至600万港元的,总共录得1121宗,占比约为51.1%;其次是成交金额逾600万至1000万港元的,录得464宗,占比约为21.1%;受惠于印花税降至100港元政策的400万港元或以下的一手成交,在财案发表后的27天里也录得399宗,占比约为18.2%;而成交金额逾1000万港元的成交占比仅为9.6%。
本文围绕香港财政预算案发表后新盘市场的变化展开,通过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数据,清晰展现了楼市的升温态势。印花税降低和港股向好刺激市场,新盘推出引发热烈反响,不同金额区间成交占比各异,中低价楼盘成交宗数较多。整体反映出财政政策对香港楼市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