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李巍成立“洁之队”,带领志愿者坚持捡拾垃圾十余年的故事。介绍了“洁之队”成立的缘由、发展历程、活动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展现了李巍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在美丽的岛城,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57岁的李巍。他十余年来,每周都会带领大家进行垃圾捡拾活动。截至目前,他已经带领了5万人参与其中,捡拾的垃圾总重量超过了30吨。近日,记者走近李巍,深入了解他和他所成立的“洁之队”背后的故事。而这一切,都源于半岛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组织“洁之队”,缘于半岛都市报
近日,记者来到市北区万达广场门前,当天正值洁之队的第641场活动。上午9时,当记者到达现场时,志愿者们正纷纷穿上黄色的队服。队伍的队长李巍,身材高大挺拔、体格健硕。从外表上看,完全看不出他已经57岁了,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体育老师,实际上他是一名企业职工。
照片中右一为李巍。
李巍介绍道:“今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来自超银小学、市北区企业家服务协会的成员以及一些热心市民,大概有50位左右。”现场,一位家长拿到队服后,激动地对孩子说:“今天是不是特别开心呀,终于能穿上队服,参加捡拾垃圾的活动啦!”李巍还透露:“志愿活动十分火爆,一般要提前一个月才能预约上。”
谈到“洁之队”的成立,李巍告诉记者:“这和半岛都市报还有一段渊源。2014年11月,我在半岛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位美国友人Nico九年如一日在八大峡捡垃圾。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挺丢脸的,自己城市的垃圾还要外国人帮忙捡;第二个感觉是特别感动,一个外国人能有如此纯粹的保护环境之心。那时我心里就萌生了想成立一个环保志愿组织的想法。”于是,他通过半岛都市报记者的牵线搭桥,和Nico见了面,并聊了自己想要成立“洁之队”的想法。
照片中,李巍正蹲着查看志愿者们捡来的垃圾。
当年12月1日,李巍与Nico还有两位朋友一起开启了垃圾捡拾行动。李巍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也正是从那天起,他坚持每周捡垃圾,至今已经466周,十多年的时间就这样在坚持中度过。
从四五个人,到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10点钟,李巍一声令下,志愿者们带着垃圾袋和垃圾夹迅速分散开来,走进绿化带开始捡拾垃圾。这些垃圾袋、垃圾夹、队服等物品,都是李巍自费购买的,一年下来大概需要花费一两万元。
李巍介绍说:“从外表看,这里似乎很干净,但绿化带里其实还有不少垃圾。”为了让活动更有趣味性,他提前在附近三处分别藏了3个寻宝卡,还在活动中设置了邀请环节“影响1+2”,鼓励志愿者邀请路人一起参与捡拾垃圾。
照片中,一个志愿者家庭正在齐心协力地捡垃圾。
活动开始后,大家兵分两路,带着各自的任务进入目标区域。协会的志愿者就在商场前脸,负责连云港路和徐州路两个路段间的区域。超银小学的志愿者家庭则步行50多米,来到延吉路以南、徐州路以西的地块,目标是老船夫和粥全粥到两个饭店外围沿街一段100米左右的绿化带,这也是之前洁之队活动必然清理的地方。
李巍感慨地说:“现在有不少孩子来参加捡垃圾的志愿活动,这让我仿佛看到了之前带着儿子一起捡垃圾的场景。”当时成立“洁之队”时,他的孩子刚上中学,周末都会和他一起捡拾垃圾。他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便和孩子的班主任讲了“洁之队”的公益活动,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于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儿子和几位同学开启了义务捡垃圾的公益之旅。从一浴沙滩到香港中路,岛城前海一线几乎都留下了这些孩子的身影,他们坚持了两年。从2014年到2016年,这支以初中生为主的公益团队已经累计捡拾了上吨重的垃圾。
照片中,李巍正在向大家讲解捡垃圾前的注意事项。
如今,参与活动的人员年龄范围越来越广,人数也越来越多。最初活动只有四五个人参加,到现在已经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才能参与。
银座幼儿园大班的刘梓奕兴奋地拿着夹子往绿化带里伸,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捡到了一个垃圾。这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垃圾。”这已经是刘梓奕第6次参加洁之队的活动了。刘梓奕妈妈说:“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在群里看到有人发这个活动,觉得挺有意义,就带着孩子来参加了。参加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现在孩子走在路上看到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
共带动5万人捡垃圾,总量超30吨
这么多年来,有一位志愿者让李巍印象深刻,他就是如今初一的郝咪喏。“他自小学起就跟随奶奶先后近20次参加过‘洁之队’活动,从天真稚气的小朋友眨眼间个子长高了,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少年,也因为出色的志愿服务表现获得了‘洁之队’的‘杰出队员证书’。”郝咪喏因为多次在学校帮忙打扫卫生,还在跑操时捡拾垃圾,被老师知晓,并发到家长群中表扬。其中老师的一句话“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成了如今“洁之队”活动公众号文章的固定结尾语。
照片中,李巍拎着满满的一袋垃圾。
李巍说:“从郝咪诺身上,我看到了组织这个志愿团队的初衷,真正让更多人自愿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现在郝咪诺和他的奶奶每天都能在我们新开发的小程序‘随手拍’上传每天捡到的垃圾,如今已经连续坚持了100多天。”为了影响更多人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他还设置了“影响1+2”的活动,志愿者邀请路人参加到捡拾垃圾的环节中,一起捡2分钟。“发起这个环节的初衷是为了影响带动更多人保护我们城市的环境,如今已经邀请路人和游客超过2万人。”
照片中,一家三口正在认真地捡垃圾。
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志愿者从广场的绿化带内捡出了各式各样的垃圾,有钱包、行李箱、无线耳机充电舱、铲子、衣服、充电线、雨伞、密封餐盒、塑胶地垫、泡沫坐垫、铝制食品盒、一次性拖鞋、扫把头等等。李巍介绍说:“我们称这些垃圾为隐蔽性环境垃圾,这个概念是我们在活动中总结并在国内最早提出的。顾名思义,就是隐藏起来的垃圾,主要指绿化带里的垃圾。有些人不往地上扔垃圾,顺手往绿化带里藏。如果不刻意清理,这些垃圾会一直存留在里面。而且这些垃圾大多数是湿垃圾,长时间会发霉变质。”
带着女儿阚雨姝来参加活动的邹香陌说:“之前就听说过这个活动,也关注了相关公众号,觉得非营利的活动能坚持10年多时间特别不容易。”她们刚刚成功邀请到路人一起捡拾垃圾,特别开心。“当知道活动地点是万达广场时,我还很意外,印象中这里很干净,没想到真正参加活动时才发现真的有很多隐蔽性垃圾。我带着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也是希望能够从小培养她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照片中,李巍正在给小朋友拍照。
捡一两天垃圾或许容易,但连续十年,除了每天自己捡垃圾外,每周末还要抽出半天时间带领志愿者一起捡拾垃圾,在记者看来,这是一件非常辛苦又需要毅力的事。李巍笑道:“我不认为我现在的行为是累的事,相反我觉得做这件事我很有激情。因为热爱保护环境,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目前,对我来说有些困难的事是写公众号文章,一次要花费三四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目前,超过3万名市民参加过“洁之队”的活动,2万人参加过“影响1+2”的活动,捡拾垃圾总量超过30吨。李巍表示:“未来希望能够影响更多人参加到志愿活动中,汇聚更多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城市环境。”
57岁的李巍受半岛都市报报道启发,成立“洁之队”,坚持十余年带领志愿者捡拾垃圾的事迹。“洁之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需提前预约,带动了5万人参与,捡拾垃圾超30吨。李巍的坚持不仅让更多人加入环保行列,还培养了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意识,他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付出令人敬佩,也为保护城市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