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在“项目提升年”的工作展开,介绍了其从党建引领、人才驱动、考核激励等方面构建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推进水务项目建设,实现投资强度和规模创历史新高,并阐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紧紧围绕项目提升年工作任务,秉持一切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看、扭着项目干的理念,从党建引领、人才驱动、考核激励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服务推进“项目提升年”工作,使得水务项目在投资强度和投资规模上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坚持党的领导,建强“红色堡垒”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作为“第一议题”,同时列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积极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做好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等工作。精心谋划“三轴四源连多点、五横十纵纳百川”的现代水网,致力于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水务。
深入开展“党建进工地”活动,在重大项目指挥部成立了16个临时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室,设立“红色书屋”“初心夜校”,并建立“红色联席会”制度,构建支部联建、理论联学机制,形成问题联解、进度联推的良好工作格局,以“小支部”带动“大建设”。先后成功破解了“四库连通”、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太平水库建设征地迁占、资金保障等23项难题。
此外,济南市城乡水务局还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紧盯城乡供水、雨污分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生态环境改善等重点民生实事以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建立台账、列出清单、促进整改,在短时间内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努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同时,紧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本领不足怕扛事、精神懈怠行动慢、欺上瞒下假落实等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
聚焦选育管用,锻造“先锋队伍”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把项目建设当作发现干部、锤炼干部的第一战场,构建了“目标引领-能力培养-作用发挥”的培养链条。
在“选”字方面,实行“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团队跟进、一套方案落实”的工作机制。选派57名干部进驻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太平水库建设等工地一线,推动35个项目提前开工,高效化解84个难点堵点问题。
在“育”字上发力,打造“水务青年说”理论宣讲品牌,举办“水务大讲堂”和能力提升培训,创新桌面推演、复盘分析等学习机制,推动干部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实战能力。推行年轻干部“导师制”,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到项目一线蹲点调研,提升专业素养。
在“管”字上用功,制定《加强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办法》,聚焦施工招投标、质量监管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加大廉政提醒谈话的频次和力度,确保项目安全、工程优质、干部廉洁。
在“用”字上出招,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建立“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通过全程纪实,从广视角、多维度检验干部的攻坚能力和实干作风。对表现突出的63名干部晋升职务职级职称,获评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市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干部1人、好团队1个。
强化平台建设,助推提质增效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通过构建“人才支撑-技术创新-考核激励”闭环体系,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聚焦项目需求靶向引才,招录急需紧缺人才13人,新录用人员一律到项目一线实践锻炼。建立行业专家库,将优秀专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培养管理。依托重点项目连年组织专业技能比武,涌现出泰山学者1人、水利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济南拔尖人才2人、济南工匠1人。
为强化技术创新,成立重点项目技术服务专班,分设技术、安全等职能小组,专攻疑难杂症突破。获得发明专利27项,荣获全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1个。建设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等平台,获评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累计为行业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名。
制定“用好考核指挥棒,激励干部建新功”实施方案,强化考核激励。将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农村供水保障等项目进度纳入目标考核,明晰时间表、路线图,实行季调度、半年通报、年度总评,持续跟踪问效。建立“揭榜挂帅”指标,对主动作为、技术革新者予以加分奖励;对履职不力者予以谈话督促,健全“项目化管理、台账式推进、责任化落实”机制。
党建引领聚合力,实干担当促发展。下一步,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将全面推动“十水综治”,即促进水资源承载更加有力、水安全保障更加可靠、水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水文化底蕴更加彰显等,为泉城济南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本文介绍了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在“项目提升年”通过党建引领、人才驱动、考核激励等措施构建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推进水务项目建设,取得了投资强度和规模创历史新高的成果。同时阐述了其在干部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明确了未来推动“十水综治”的发展方向,为泉城济南建设提供有力的水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