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制造业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中供应链数智化转型的关键作用,指出当前制造业转型面临的挑战,详细介绍了京东工业布局数智化供应链的举措、解决方案及其对中小企业转型和工业品出海的助力。
在当今时代,中国制造业正大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征程。在这个进程中,供应链的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关键。
托比网获取的信息显示,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到2023年,我国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成功突破了25%。然而,中小企业转型困难、产业链协同效率不高、工业品标准化程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像沉重的枷锁,制约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京东工业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的企业,积极布局数智化供应链,借助技术创新的力量重塑产业链的竞争力。目前,京东工业已经构建起了拥有90,000家供应商的庞大生态网络,打造了包含4,166万SKU的标准商品库,并且拥有AI驱动的智能采购体系。
制造业转型挑战:供应链数智化成突围关键
京东工业明确表示:“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而数智化则是打通产业链协同堵点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决策到“十四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数字化 + 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加快构建数智化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然而,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90%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技术薄弱、人才短缺等短板,陷入了“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艰难困境。与此同时,工业品分类编码混乱、参数描述不统一、供应链数据孤岛等问题,也使得制造企业在采购和供应管理方面成本居高不下,效率极为低下。
京东工业的“太璞数智供应链”:打造制造业的“智慧大脑”
据托比网了解,京东工业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MRO工业品采购服务,并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覆盖全链路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企业。其推出的“太璞数实一体供应链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系统成功打通了供需数据之间的壁垒,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供应链朝着高效、透明、协同的方向发展。
京东工业的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降本增效:精准匹配供需,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京东工业运用AI需求预测算法,成功帮助某钢铁企业实现了“所备即所需”的理想状态,使得该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了40%,采购成本缩减了15%。
依托拥有4,166万SKU的墨卡托标准商品库,智能算法能够驱动精准寻源,有效减少企业因物料浪费和采购冗余而造成的成本损耗。
2. 供应链协同:优化交付效率,缩短制造周期
京东工业的智能寻源系统将交付时效大幅压缩至1小时,使得供应链循环周期缩短了23%。
结合物联网(IoT)和物流智能调度技术,实现了“数据多跑动,商品少跑动”的高效模式,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
3. 保供能力:社会化库存调度,保障企业连续生产
通过全国90,000家供应商生态网络,京东工业实现了“社会库存协同”。例如,某核电站大修期间突发采购需求,京东工业在72小时内就完成了交付,成功避免了数百万元的损失。
在疫情期间的全球芯片短缺危机中,京东工业依托“万仓互联”供应链体系,确保了多个制造企业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4. 智能合规:自动化风控管理,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依托供应商数据中心与风险画像系统,京东工业助力企业实现了供应商准入、商品质检、交易结算的全流程智能合规。
麦肯锡报告指出,传统企业合规管理成本占采购支出的5% – 10%,而京东工业的智能合规系统可将这一比例降低至3%以下,大幅提升了企业运营的合规性。
助力中小企业转型:数智供应链的普惠模式
此外,针对中小企业实现供应链数智化转型的难题,京东工业提出了“链主企业 + 社会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在工业品出海方面,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中国制造业加速“出海”。京东工业通过“伴随式出海”与全球供应链全托管服务,帮助制造企业应对跨境合规、本地化运营等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品出口额突破2.5万亿美元,但标准化不足导致隐性成本高达15%。京东工业正通过墨卡托数据库优化国际认证、海关编码等标准,积极促进工业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发展。
本文围绕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展开,指出当前制造业转型面临诸多挑战,而京东工业通过布局数智化供应链,推出“太璞数实一体供应链解决方案”,在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保供能力和智能合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中小企业转型和工业品出海提供了有效助力,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