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湖南耒水铊污染:多举措应对,源头监管待加强,耒水铊浓度异常敲响警钟,湖南需强化源头防控

本文聚焦湖南湘江最大支流耒水河郴州 – 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铊浓度异常事件,详细介绍了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措施,回顾了湘江流域过往铊污染情况,以及湖南此前针对铊污染开展的整治工作,同时探讨了源头监管的重要性。

近日,一则令人担忧的消息传来,湖南湘江最大的支流耒水河出现了状况。郴州 – 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的数据显示,该水域的铊浓度出现异常。

3月24日,从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了解到,该部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第一时间就采取了行动,迅速派员赶赴当地,指导并参与事故的调查与处置工作。截至目前,这些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在现场,全力以赴确保当地饮用水的安全。

记者还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人士处得知,导致此次铊浓度异常的源头企业已经被摸清,而且确定并非涉铊企业。不过,目前正处于责任认定的关键阶段,所以具体信息暂时不便对外透露。

据中青报消息,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分管应急监控和事故调查的副厅长,亲自带领专家组前往郴州市,指导此次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

湖南郴州永兴县政府办发布的通知显示,早在2025年3月16日20时,耒水郴州 – 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就已经监测到铊浓度异常。为了科学、有效地处置这起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消除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保障下游地区的饮水安全和公众的生命健康,永兴县政府果断决定,于3月17日0时启动耒水流域(永兴段)突发环境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3月23日,湖南郴州官方发布了情况通报。通报中指出,近日耒水流域部分河段水质出现异常情况。当地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机制,并且与下游地区进行了高效协同处置。经过严格监测,目前沿线饮用水是安全的。下一步,当地将持续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耒水河是湘江最大的支流。公开资料显示,耒水发源于湘赣边界的湖南郴州市桂东县,一路流经汝城县、资兴市、郴州市苏仙区、永兴县,然后从耒阳市东南角黄市镇大河入境,再经衡南县,最终至衡阳市珠晖区耒河口注入湘江。

事实上,多年来湘江流域已经多次出现铊超标排放和饮用水水源地铊浓度异常的情况。2021年4月6日至5月6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南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之后反馈的情况显示,衡阳市松木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存在铊超标排放现象;湖南省涉铊企业众多,涉铊尾矿库、废弃矿山也很多,多次发生铊污染事件;2020年以来,湘江干流22个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7个出现铊浓度异常。此外,湖南多地还出现了镉、砷等重金属超标的现象。

铊是一种无臭味的金属,大多以分散状态存在于铅、锌、铁、铜等金属的硫矿中。由于其独特的理化特性,铊很容易导致急慢性中毒。

湖南曾在2020年底就决定开展针对铊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2020年12月11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邓立佳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湘江流域铊浓度异常问题的整治工作。

此外,2021年,湖南省在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中提出,要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源头防控,开展涉铊、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湖南本土公益组织绿色潇湘副秘书长廖思难表示:“目前看来,整体很重视了,但铊污染的偶发性事件还是会有。所以我们认为还是需要在源头做好监管。”

本文围绕湖南耒水铊浓度异常事件展开,介绍了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情况,回顾了湘江流域过往铊污染历史以及湖南此前的整治举措。虽然当地政府迅速行动保障了饮用水安全,但铊污染偶发性事件仍有发生,凸显了源头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关部门需持续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排查和管控,以确保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安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湖南耒水铊污染:多举措应对,源头监管待加强,耒水铊浓度异常敲响警钟,湖南需强化源头防控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