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赛后的饮食补给展开,京东健康的营养师王占占分享了从赛后30分钟到赛后一周的科学饮食安排,同时指出了跑者在赛后饮食中常见的误区。
在跑步赛事领域,合理的赛后饮食补给对于跑者身体恢复至关重要。京东健康有这样一位专业人士——王占占,他不仅是一名营养师、公共营养师,还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硕士。
赛后30分钟到赛后一天,应该怎么吃
对于绝大多数跑者而言,他们在赛后补给方面的知识往往比较匮乏,很多时候仅仅依赖于赛事组委会提供的完赛礼包。常见的情况就是,完赛包里有啥,跑者就吃啥。然而,赛后的补给有着一套科学的营养补充原则,从赛后半小时到4个小时,再到1天后以及一周内,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
王占占作为京东健康的资深营养师,他和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了赛后补给的基本原则:“赛后要尽快补充碳水和蛋白质,比例为4:1,例如可以喝巧克力牛奶,并且在2小时内吃一顿包含蛋白质和碳水的正餐。此外,要持续补充水分,根据体重和出汗量来调整饮水量。”
基于这样的总体原则,王占占详细分享了一套从完赛30分钟到赛后4小时,以及从赛后一天到赛后一周内的饮食安排。
完赛后30分钟到4小时的补给安排
首先是补充糖原。马拉松比赛会大量消耗跑者体内的糖原储备,因此在赛后30分钟内,每公斤体重补充0.6 – 1克的碳水化合物是很有必要的,像香蕉、能量棒这类食物就是不错的选择,这有助于快速恢复糖原水平。在赛后4到6小时内,每隔2小时再补充一次碳水化合物,从而确保糖原储备逐步恢复。
其次是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肌肉修复的关键物质,在赛后30分钟内摄入20克优质蛋白质,比如乳清蛋白、鸡蛋等,能够促进肌肉的修复与再生。此后,每4小时补充20 – 25克蛋白质,一直持续到赛后24小时。
第三是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马拉松会导致跑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赛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像运动饮料、椰子水等都是合适的饮品,以此来恢复电解质平衡。在赛后2小时内,补充500到1000毫升含电解质的饮品,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过量饮水。
第四是摄入抗氧化与抗炎食物。赛后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例如蓝莓、菠菜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跑者没有重视赛后的饮食补给,这往往会降低身体的恢复效率。
赛后一周应该怎么吃
实际上,对于马拉松赛后的恢复来说,赛后一天仅仅是个开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赛后一周的合理饮食能够有效提高跑者的恢复效率。根据王占占的指导意见,赛后一周的饮食应该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为主,同时搭配抗氧化剂和充足的水分,这样有助于身体恢复,并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好准备。
首先,要保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天要保证足够的主食,像全麦面包、糙米饭、燕麦片等,这些食物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支持身体恢复和日常活动。
其次,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比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可以按照每千克体重1.2克的标准摄入,并将蛋白质分配到三餐中,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增长。
第三,要多吃蔬菜水果。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能够帮助减轻炎症、促进恢复。绿叶蔬菜、西蓝花、胡萝卜、苹果、蓝莓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水果可以在两餐之间食用。
第四,要适当补充健康脂肪。可以少量摄入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例如每天吃一小把杏仁或巴旦木,为身体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第五,要注意水分补充。跑者在赛后每天至少要喝1500到2000毫升的水,也可以适量喝一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电解质。
赛后饮食常见误区
误区一:大量饮用运动饮料。运动饮料可能会让跑者摄入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赛后短时间内适量饮用即可,更多时候应优先选择白开水来补充水分。
误区二:忽略蔬果的摄入。有些跑者在赛后只关注主食和蛋白质的摄入,而忽略了蔬果,这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影响恢复。赛后可以多吃多种蔬菜和水果,比如菠菜、西蓝花等蔬菜,香蕉、橙子、草莓等水果。
误区三:过早食用难消化食物。过早食用肉类、豆类等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延缓身体恢复,应先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误区四:饮酒促进恢复。部分跑者认为饮酒可以放松身心,帮助恢复,但酒精会干扰身体恢复进程,妨碍蛋白质合成,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还会损伤肝脏。在跑者身体完全恢复之前,不建议喝酒。通常需要至少等待1到2周,并且要注意适量饮酒,避免酗酒。
本文全面介绍了跑者从赛后30分钟到一周的科学饮食安排,包括补充糖原、蛋白质、水分与电解质、抗氧化与抗炎食物等,同时指出了常见的赛后饮食误区。跑者们了解这些内容后,能够更科学地进行赛后饮食补给,提高身体恢复效率,为后续训练和比赛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