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物华社区:文化之光点亮基层治理新篇,物华社区:用文化奏响基层治理幸福乐章

本文聚焦黄河路街道物华社区,详细介绍了该社区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通过构建独特的文化生态,为居民打造了精神港湾、提供了展示舞台、传递了温暖,还规划了未来更美好的文化蓝图。

在黄河路街道物华社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正徐徐展开。瞧,身着练功服的模特队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合着悠扬的音乐节拍进行走秀表演,那自信的神态和优雅的身姿,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与此同时,书画室中飘出了阵阵浓郁的墨香,仿佛在诉说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反诈主题墙前,一群银发居民正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着反诈知识讲解,脸上满是专注与求知的神情。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物华社区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

幸福生活的精神港湾

踏入物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立体文化空间瞬间呈现在眼前。在舞蹈室里,“暖光舞蹈队”的队员们正热火朝天地排练着新编排的扇子舞。这支舞蹈队的队员平均年龄达到了65岁,但她们个个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划一,每一个扇动扇子的动作都充满了活力。再看台球室,几位银发选手正全神贯注地推杆击球,眼神紧紧锁定着球的轨迹,仿佛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而最热闹的地方当属书画室了,十余名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手握毛笔,蘸满墨汁,在纸上挥毫泼墨,尽情书写着“幸福家园”四个大字,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对社区的热爱与祝福。

社区党委书记张慧介绍说:“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内的闲置空间,精心打造了12个特色功能室。这些功能室涵盖了各种文化活动领域,就是希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现在连买菜大妈都能说出‘验证码不能给陌生人’,文化浸润的力量可见一斑。”科通派出所的周警官笑着说道。周警官带领的反诈讲师团每周三都会准时来到社区开讲。他们别出心裁地自编了“三句半”,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揭露新型诈骗手段。老人们在社区里遛弯的时候就能轻松学到反诈知识,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个创新阵地已经成功拦截了3起电信诈骗。

银龄绽放的璀璨舞台

每周四下午,社区活动中心都会准时响起欢快的腰鼓声。原来是68岁的李培华老师正带领着“暖光手鼓队”排练新曲目。李老师是社区11支文化队伍的“总教头”,她见证了许多老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精彩转变。李老师说:“王阿姨刚退休的时候,整天在家抹眼泪,觉得生活没有了方向。但是自从加入了舞蹈队,她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现在还成了舞蹈队的领队,带领着大家一起排练、演出。还有独居的张大爷,通过参加书画班,结交了二十多个‘老伙计’,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书法心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这种积极的转变源于社区创新的“文化造血”机制。社区通过整合辖区内的能人、专业社工和志愿力量,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声乐、舞蹈、手工等8大领域的课程体系。更特别的是,社区还设立了“文化积分银行”。居民只要参与志愿服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烘焙课程、理发服务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目前,已经有200余位老人通过积分实现了从“老有所为”到“老有所乐”的跨越。

温暖传递的幸福密码

每周六清晨,“暖光饺子铺”的香气就会弥漫整个社区。72岁的李阿姨一边熟练地包着饺子,一边感慨地说:“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冷冷清清的。但是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唠家常,感觉比过年还热闹。”“暖光饺子铺”提供15种馅料的水饺,日均销售额能达到500元。而这些收益全部都用于帮扶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和温暖。

温暖还在不断延伸。在亲祥源敬老院,志愿者们带着满满的爱心包饺子,他们包的不仅仅是饺子,更是对“老吾老”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在幼儿园,剪纸艺人耐心地传授剪纸技艺,他们传授的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社区主任刘明透露,今年社区已经开展了“文化进万家”活动43场,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社区的温暖。

文化赋能的创新实践

站在新的起点上,物华社区正描绘着一幅更加绚丽的文化蓝图。项目负责人展示着设计图,兴奋地介绍说:“我们计划打造‘可触摸的文化记忆’。在党群驿站,将会出现一面‘邻里故事墙’,上面展示着居民之间互助的暖心瞬间,让大家感受到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楼道转角,我们会布置一个‘老物件记忆展’,老式缝纫机、粮票等展品都是由居民们捐赠的,这些老物件承载着社区的历史和记忆。在广场长廊,我们还将增设一个反诈知识趣味转盘,让安全宣教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更令人期待的是“匠人工坊”和“社区故事电台”。剪纸传人赵师傅已经做好了开班授艺的准备,他说:“要让年轻人知道,小小的剪刀也能剪出‘福’文化,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82岁的抗战老兵王爷爷成为了首期电台嘉宾,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口述历史将通过网格员传递到每家每户,让居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社区书记张慧道出了治理的真谛:“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扎根在居民生活的土壤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夕阳西下,物华苑公园的文化长廊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在长廊下散步闲聊,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孩童们围着二十四节气墙绘,好奇地辨认着时令。志愿者们在“暖光市集”为居民磨着菜刀,一片和谐美好的景象。这幅“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画卷,正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答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黄河路街道物华社区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社区通过打造文化空间、开展特色活动、建立创新机制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同时还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文化素养。未来,社区还规划了一系列更具创意的文化项目,有望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物华社区:文化之光点亮基层治理新篇,物华社区:用文化奏响基层治理幸福乐章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