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描述了2025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首站在信宜举办的盛况,介绍了比赛赛道串联信宜城市与乡村美景的特色,以及赛事的全方位保障工作。还阐述了信宜通过“体育+文旅”模式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发展规划,展现了信宜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在春意正浓的三月,温暖的春风轻拂大地。一群热爱骑行的人,怀着对骑行的热爱和对这座城市的期待,踏上了信宜的土地。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2025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的首站赛事,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嘉年华活动。他们在骑行的过程中,仿佛进入了信宜这座城市的“会客厅”,用双脚和车轮重新认识了这座充满生态活力的城市。信宜宛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蕴含着无尽的魅力,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最美赛道串联古韵今风
在这个属于自行车爱好者的周末,信宜成为了他们与春天约会的浪漫之地。这里既有紧张刺激的专业赛事,选手们如同离弦之箭,为了突破自我、追求速度的极限而全力冲刺;又有充满欢乐氛围的嘉年华活动,参与者们尽情挥洒汗水,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全长101公里的城市赛道,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信宜的城市风貌与乡村美景完美地串联在一起。骑行从体育公园出发,沿途会经过梅岗公园、流云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中轴广场、山水公园等众多地标景点和建筑。在骑行的过程中,玉都新区“青山在城、绿美水廊、现代活力、人间烟火”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赛道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像是信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涵盖了自然景观、文化地标与历史遗迹。骑行者穿梭其中,既能感受到城市的现代活力,又能领略到乡村的宁静与淳朴。
信宜秉持着“办赛就是办城市”的核心理念,从城市运营的高度精心筹备这场赛事。2016名警员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组成了三层坚实的安防圈,就像铜墙铁壁一样守护着赛事的安全;36名专业医护人员严阵以待,9台救护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4台备用救护车更是为赛事的安全保障增添了一份底气;679名志愿者组成了一张流动保障网,为赛事参与者提供着及时且贴心的服务;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时监控赛事现场;1900多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从赛事筹备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暖。
“这次来参加比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里的风景美得像画一样,文化也很独特,美食还特别好吃,我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个宝藏城市。”来自深圳的骑行爱好者林晓兴奋地说。
从前期的场地规划、赛道设计,到赛事期间的人员调配、物资保障,再到后期的安全维护、环境清理,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全国各地骑友的高度好评。特别是信宜市民的热情,更让各地骑友感受到了这座信义之城的温暖。
“百千万工程”改变了信宜的城乡面貌,信宜通过打造“体育+文旅”的发展路径,重塑了城乡价值,这一举措值得关注。数据显示,赛事期间,信宜市酒店、民宿入住率高达98%,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三华李等特色餐饮预订量激增3倍,深山里的“土特产”春笋、三华李果脯、果酒等被抢购一空。
“我们将赛事固定为年度品牌活动,持续办赛,扩大和延续赛事的影响力。”信宜市副市长江立颖表示。同时,信宜还着手开发“骑行信宜”主题文创产品,如骑行地图手账、定制牙雕、榄雕挂件等,持续传播信宜的城市形象,让赛事的影响力延伸到赛后的日常生活中。
这是信宜探索“体育+文旅”路径的新举措,“体育+文旅”将成为信宜今年的重点工作。信宜计划开发四季的文旅主题活动,春季开展踏春骑行活动,让游客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夏季举办享李活动,品尝当地特色水果;秋季推出登山徒步活动,欣赏秋日的美景;冬季开展温泉养生活动,享受冬日的温暖。通过这些活动,形成全年旅游热点,让信宜成为四季皆宜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向“粤港澳大湾区户外运动目的地”转型,信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户外运动基地、主题民宿等项目,推动“体育+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信宜培育本土体育服务企业,如赛事策划、装备租赁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产业内生动力,为信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信宜正稳步走在“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致力于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本文围绕2025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首站在信宜举办展开,介绍了赛事的精彩情况和赛道特色,强调了信宜在赛事保障方面的周全安排。同时阐述了“体育+文旅”模式为信宜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信宜未来的发展规划,展现了信宜通过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魅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