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阐述了其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各地在探索创新金融制度供给、壮大耐心资本方面的实践案例,提及国家相关政策对发展科技金融的支持,以及央行加大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举措。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里,科技金融稳稳占据首位。在如今风起云涌的科技创新浪潮之中,科技金融宛如一台强劲的引擎,持续推动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它投入巨大,且发展周期漫长。从最初的基础研究,到最终的成果落地转化,这一整个过程需要大量、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投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的长期支持。
近年来,国内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金融制度供给,致力于让耐心资本成为企业的“长跑搭档”,更好地陪伴科技企业走过全生命周期,助力科技企业从弱小的“幼苗”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安徽,合肥建投集团表现卓越。通过主导参与投资京东方、蔚来、晶合集成、维信诺等20多个项目,已经带动项目总投资约4700亿元。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投资闭环,为当地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广东,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紧紧聚焦深圳市“20 + 8”产业集群进行投资布局。其投资的一批子基金和重大股权投资项目成效显著,仅华星光电一个项目就成功吸引超高清显示配套企业在深圳投资超1000亿元,产值规模超40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发展。
在福建,厦门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耐心资本的独特作用。培育了士兰微(厦门)、爱睿思、开元通信等一批硬科技企业,基金总规模超1600亿元,为福建的科技创新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着重强调,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以更大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与传统企业相比,创新型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投入大、持续时间长、产出不确定以及价值难以度量等显著特点。这使得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早期融资难、后期融资贵等诸多难题。要想更好地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就必须加快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的促进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文件。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指导意见》专门提出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举措,有利于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更好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近期,人民银行将会同中国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并降低再贷款利率,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大幅提高政策覆盖面,保持财政贴息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本文围绕科技金融展开,强调其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各地积极实践创新金融制度供给,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央行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通过这些努力,有望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好地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