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京津冀司法保障消费环境学术研讨会召开,探讨消费纠纷新对策

京津冀司法保障消费环境学术研讨会展开,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目的,以及三地法院领导的致辞、消费纠纷案件特点,还有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的专题发言,最后对会议亮点和未来工作进行了总结。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部署要求,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提振消费”的重点经济工作部署,同时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消费环境优化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3月20日,一场意义重大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京津冀司法保障消费环境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会议的地点就设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北京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薛春江在研讨会的致辞中指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然而,这种创新也容易引发一系列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消费信心与消费环境建设紧密相连,而消费环境又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司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环境方面的使命愈发凸显。近年来,北京三中院一直在持续探索消费纠纷全链条治理机制,致力于服务首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薛春江院长还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加强京津冀法院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更深层次的京津冀司法协同。

河北省廊坊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石鋆同样在致辞中表达了积极的态度。他表示,愿意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强化京津冀三地法院之间的协调联动,全面提升司法便民利民的程度,让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司法协同带来的益处。未来,廊坊中院将继续发扬“廊坊经验”,深化源头综合治理,推动建立维权联动机制,努力营造无讼消费环境。同时,廊坊中院也将与北京、天津的法院加强经验互鉴、资源共享,通过合作共促,助推京津冀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北京三中院民四庭庭长侯军在会议上介绍了北京三中院审理的消费纠纷案件的整体特点。从案件数量来看,消费纠纷案件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也反映出群众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在纠纷类型方面,服务行业纠纷大幅增长,并且维权主体趋于年轻化。同时,群体诉讼案件数量有所上涨,预付费领域的涉众纠纷频发。另外,消费场景逐渐转向平台化,消费模式也呈现出新型化的特点。

河北省廊坊中院民二庭庭长樊清维也介绍了廊坊中院受理的消费纠纷案件情况。廊坊中院受理的消费纠纷案件数量增速较快,案件类型主要包括网络购物合同纠纷、预付式消费纠纷、食品安全纠纷、汽车销售及服务纠纷以及其他服务合同纠纷。这些案件呈现出诉讼标的较小、消费者与平台诉讼能力差异大、小微企业保护与消费者保护存在冲突、新业态领域监管存在空白等特点。

3·15典型案例

会议期间,众多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发言。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剑以《人工智能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为题做了专题发言。她指出,目前人工智能产品消费仍存在产品安全性、责任承担、缺陷认定和举证责任等问题。她期待未来能够推进人工智能法的发展、推动强制产品责任的进步以及探索司法审判规则。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吕来明则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电子商务平台民事责任主要条款的适用》为题进行发言。他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电子商务法》第38条等具体法律条款的适用问题和平台责任承担进行了深入探讨。

苏号朋表示,本次研讨会是继2019年第八届中国消费者保护法论坛后,时隔五年再次与北京三中院联合举办的消费者保护领域研讨会。而且此次联合天津、河北法院共同举办,进一步扩大了研讨会的影响力。他期待本次论坛能够形成丰富的讨论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孙颖以《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定》为题发言。她指出,目前立法中存在合理使用情形相对封闭、个人信息保护与派生利益存在冲突的问题。她建议合理性判断标准应以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为依据,以隐私作为评估的关键因素,综合考量其他重点因素。

此外,抖音集团法律研究与合作负责人丁道勤以《直播电商新业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思考》为题、北京三中院立案庭庭长黄海涛以《先用后付交易中的问题与对策》为题、天津一中院法官助理隋英英以《涉知假买假案件中明知的认定》为题、廊坊市安次区法院法官助理来欢以《涉二手车交易领域的几个问题》为题分别进行主题研讨,就直播电商新业态、先用后付、知假买假、二手车交易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会议总结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孙兆晖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研讨会具有三大亮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能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研讨主题紧密契合中央要求,不仅涵盖了前沿问题、典型案例,还包括了困扰审判实践的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是能够凝聚理念共识,促进司法能力的提升。研讨会的内容精准契合司法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能够及时传递优秀的审判思路和审判智慧。三是有助于深化协同机制,加强司法合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未来三地法院商事审判部门可以深化研究、持续探索、共建共享,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强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司法保障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环境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京津冀三地法院将继续推进司法协同,持续深耕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通过更新审判理念、创新审判机制、提升审判水平,为妥善处理消费纠纷,优化消费环境,建立规范有序、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围绕京津冀司法保障消费环境学术研讨会展开,介绍了会议召开背景、三地法院领导致辞,分析了消费纠纷案件特点,呈现了多位专家学者的专题发言,最后总结了会议亮点和未来工作方向。此次研讨会聚焦消费领域问题,凝聚各方共识,加强司法协同,为京津冀消费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京津冀司法保障消费环境学术研讨会召开,探讨消费纠纷新对策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