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农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津农精品”焕发生机 金融助力“津农精品”,天津农业发展添动力

本文围绕天津“津农精品”农业品牌展开,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及农户、涉农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详细阐述了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创新金融模式为“津农精品”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于日前对外发布消息,“津农精品”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如今已取得显著成果。目前,“津农精品”的年销售额成功突破100亿元大关,并且累计培育认定的品牌数量达到了225个。

自2020年起,随着《天津市“津农精品”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天津市明确了以“津农精品”作为市级农业品牌的发展战略。然而,随着都市农业的持续发展,部分天津农户和涉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当下正值“津农精品”天津小站稻进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正营村的农户赵秀华却犯了愁。她表示:“我家原本有500亩地,现在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到1000亩,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长期资金。但目前获得1年期贷款相对容易,长期资金缺口实在太大了。”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按照传统农村金融思维,金融机构只能针对普通农户“一事一议”,主要参考农户个人信用或者抵押物情况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农行津南支行行长宋光玉介绍:“不久前,为了破解农户因规模效益小而难以开展‘链式’融资、短期信贷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等难题,农行津南支行与正营村签约授牌了天津全市首家乡村振兴信用村。正营村以种植小站稻为主要经营产业,农行采用‘一项目一方案’服务模式,为村内信用户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小站稻’种植农户扩大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农行累计为涉及小站稻种植的企业和农户投放涉农贷款近2000万元。”

农户和涉农企业在获得长期可用资金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他们反映获取融资信息的渠道不够丰富,缺少抵押物和融资渠道,依旧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农业银行天津南开支行行长孙龙表示:“针对农户和企业缺少抵押物等问题,农业银行从股东力、融资力、产业力、企业力、创新力、稳定力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准入评分。例如,辖区内的农政齐民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具备‘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的特点,金融机构为其制定了差异化授信方案,发放了利率优惠且为期3年的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有效缓解了该企业在技术推广和产能提升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压力。”

由于天津的农业用地相对分散,普通农户因分散种植和养殖容易遇到融资难等问题。为此,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等金融机构联合乡镇政府部门创新推出了“一产业一方案”的农村金融模式。宏发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兰波说:“我们公司最初是主营黑瓜子产销的小作坊,工序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了很多次。今年原料早熟,打乱了企业备料资金计划。在困难时刻,农业银行天津静海支行与王口镇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不仅协办了‘王口炒货节’,还通过‘一产业一方案’服务模式,为王口炒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仅用两天就给企业放款750万元,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转型升级。”

农行天津市分行乡村振兴部副总经理徐晖介绍:“近5年来,农业银行积极与天津市农业主管部门对接,围绕涉农产业集群、优质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出台专项服务方案,对‘津农精品’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我们还赴重点区县与‘津农精品’行业主体开展座谈,现场宣讲产品政策并对接融资需求。”

从个人信用贷到乡村振兴信用村,金融机构对“津农精品”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5年来,农行天津市分行等金融机构以助力“津农精品”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将金融助推都市型农村服务与农业品牌建设推广相结合,围绕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王口炒货、小站稻、黄庄大米等“津农精品”品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场景打造、科技赋能。2024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已支持“津农精品”品牌33个、企业21家,农户175户,贷款累计投放逾11亿元。

天津“津农精品”农业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农户和涉农企业遇到融资难题,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如“一项目一方案”“一产业一方案”等,为“津农精品”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近5年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强,2024年已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津农精品”品牌建设和天津农业的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农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津农精品”焕发生机 金融助力“津农精品”,天津农业发展添动力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