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街头“飘空气球”暗藏隐患,私自制售或担刑责

本文围绕街头常见的“飘空气球”展开,揭示了很多此类气球使用氢气填充的危险情况,包括短视频平台私自制售氢气教程和材料包现象,通过消防实验证明氢气球易燃,还请律师解读了私自制售氢气球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在热闹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小商小贩售卖色彩斑斓的“飘空气球”。然而,由于成本因素,很多这类气球填充的并非惰性气体氦气,而是具有可燃性的危险化学品氢气。早在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要用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同时严禁在公共场所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也禁止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新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在短视频平台搜索“氢气球”“自制氢气”等关键词时发现,有不少人在平台上分享制作氢气球的教程,还出售相关材料包。买家在购买材料包后,才会被告知具体的配比。多数卖家在视频中声称“是安全的制作方法”“不怕爆炸”,但对于私自制售氢气所潜藏的巨大隐患,却鲜少有人提及。

商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讲解氢气球制作过程的视频。视频截图

消防实验证明氢气球易燃,气球瞬间变火球

此前,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做过一次氢气可燃实验,并与氦气进行了对比。消防人员介绍,本次实验是在公安部门备案后才开展的,消防部门出示证件及证明后才能够购买氢气。

记者查询发现,氢气被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其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都需要严格遵循许可和备案制度。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危险化学品。如果需要生产或储存氢气,则必须取得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且要满足《加氢站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

实验结果显示,氢气和氦气有着本质区别,氢气具有可燃性。当氢气球被点燃后,会发出爆炸的轰鸣声,瞬间变成一团火球,气球皮爆炸后散落到地面上,还会持续燃烧。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西红门特勤站副站长司天崇介绍,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氢气球遇到明火、静电、太阳暴晒、压力过高,甚至两个氢气球之间互相摩擦,都极易引发爆燃。在公共场所贩卖、携带氢气球等行为,会给公共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司天崇特别提示广大市民,千万不要购买氢气球。而且,肉眼很难分辨出氢气球和氦气球的区别,如果无法确定气球填充的是什么气体,也不要购买。

某二手交易平台出售“黑料”“白料”等制作氢气球材料。图源:网络

律师解读:私自制售氢气球,若造成严重后果或要担刑责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如果只是单纯销售氢气球材料包,通常不会直接构成犯罪。但如果涉及无资质生产、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或使用危险物品等情况,就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危险作业罪、生产安全事故罪等相关规定。如果买家只是购买了氢气球材料包但没有制作,那么不构成生产或销售行为,因此不会直接触犯相关法律法规,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赵良善进一步介绍,如果在无资质、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自行制作氢气球并售卖,若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危险物质,可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可依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构成非法制造、买卖危险物质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如果私自制售的氢气球发生爆燃伤人事件,可能会涉及民事、行政、刑事三种责任。

从民事责任层面来说,对于材料提供者,如果材料包本身存在缺陷(如易燃气体未标注安全警告),依据《民法典》规定,材料包提供者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侵权人。对于销售者,如果明知或应知氢气球存在安全隐患仍对外销售,依据《民法典》规定,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对于生产者,如果气球因使用氢气或设计缺陷导致爆燃,生产者可能会被认定为产品责任主体,根据《民法典》规定,被侵权人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

从行政责任层面来看,如果材料提供者未履行安全审查义务(如未核实用途、未标注警示),将会面临行政处罚。制售氢气球,使用氢气作为填充气体违反了《产品质量法》,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可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从刑事责任层面来讲,如果爆燃导致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相关责任人还涉嫌以下罪名: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明知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仍制售,造成严重后果,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制作者或销售者在生产、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对于这些情况,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本文揭示了街头“飘空气球”使用氢气填充的危险现状,包括短视频平台私自制售氢气的情况,通过消防实验证明氢气球易燃的特性,提醒市民谨慎购买。同时,律师详细解读了私自制售氢气球可能面临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呼吁人们重视氢气球的安全问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私自制售氢气球带来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街头“飘空气球”暗藏隐患,私自制售或担刑责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