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国内首个重载铁路智慧车站诞生!智能调车系统助力黄骅港站,我国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投运,黄骅港站迈向智慧新高度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于3月22日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投入运营这一重要事件。阐述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应用效果以及对黄骅港站和我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的提升作用。

3月22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国家能源集团传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投入运营。这一重大举措,显著提升了我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更助力黄骅港站朝着打造国内首个重载铁路智慧车站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黄骅港站的作业现场,车站调度人员正通过智能调车系统控制双源制机车,推动装煤列车精准停靠。这一画面,正是智能调车系统发挥强大功能的生动体现。(受访者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指出,“该系统将智能图像识别、智能传感、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与黄骅港运输作业特性进行了深度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涵盖智能调度控制、调车自动驾驶、5G智能云防、智能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的完整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的建立,实现了黄骅港站运输生产作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调车智能化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朔黄铁路黄骅港站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与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黄骅港港口紧密相连。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运输下海口车站,这里的年煤炭运量高达2.17亿吨,能够满足约1亿户家庭的年生活用电需求。繁忙的作业场景在这里随处可见,一昼夜平均有160列车、超1万辆煤炭车辆在此进行卸车重组。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此次投运的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的亮点。该系统应用了基于“云脑”的路港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实现了从列车调运到装船作业的全链条自动化衔接。这一创新应用,每天可减少人工操作18000多次,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基于5G + 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云控”技术,让机车能够感知200米内的路况,并自主完成加减速控制、停车对位等关键操作。另外,基于5G + AI的路港协同作业的“云防”安全技术,将传统的“攀爬车辆、臂挂领车”室外作业模式,转变为“室内立体监控”作业,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该系统具备作业计划自动编制、进路自动排列、信息自动流转、调车机车自动驾驶、室外无人领车、安全自动预警等多种功能,成功解决了传统调车作业中‘计划反复调整、人工频繁联控、安全依赖经验’的难点问题。”运营数据是最好的证明,系统投运后,黄骅港站调车计划自动编制率达到了85%,进路智能排列率超过95%,车调联控自动化水平高达99%。与之前相比,车站年运能提升约1056万吨。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投入运营,介绍了该系统融合多种先进技术构建完整体系,实现了黄骅港站运输作业的智能化发展。还说明了系统的各项创新应用,解决了传统调车作业的难点,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大幅提升了车站年运能,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调车智能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国内首个重载铁路智慧车站诞生!智能调车系统助力黄骅港站,我国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投运,黄骅港站迈向智慧新高度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