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上海影视展实力翻倍,沪港合作开启新篇,FILMART上的上海力量:面积翻倍,合作升级

本文聚焦于上海影视界在FILMART的参展情况,介绍了上海展台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翻倍,众多影视公司携新剧亮相,分析了香港展会受欢迎的原因以及上海在沪港影视合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此次FILMART上,上海联合展台可谓是大放异彩。其面积达到了180平方米,这一数字是去年的整整2倍,规模上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回顾去年,上海影视界首次成规模地参与FILMART,当时带着沪港合作的代表力作《繁花》惊艳亮相。而今年,上海影视界更是加大了参展力度。不仅展台面积翻倍,参展企业的数量也翻了一番。像耀客文化、柠萌影视等来自上海的大型影视公司纷纷举办了专场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它们携带着《百花杀》《冰湖重生》《子夜归》《三十而已·曼谷篇》等一系列新剧精彩登场,同时还有孟子义等诸多明星艺人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

耀客文化CEO吕超在新剧发布会上,用一段简短却意味深长的开场白解释了这份“翻倍的积极性”。他表示,香港是华语剧走向世界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认同。柠萌国际总经理陆雨评价说,FILMART和ATF(新加坡亚洲电视论坛展览会)是最有影响力、效率最高的两个展。香港贸发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也指出,FILMART是一个“帮助大家做成生意”的平台。

为什么FILMART会如此受欢迎呢?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吕剑认为,首要原因在于香港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使得全球客商到访香港更加便捷,而且香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更为到位。在香港签订订单,会让人感觉更有保障,这无疑为影视行业的商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香港的从业人员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以FILMART为例,它对各展位的分贝数有着严格的规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一些疏于相关管理的影视展,往往会演变成各展台互飙声量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没人愿意再去逛展。

陆雨还特别称赞了FILMART密集安排发布会的做法。在会场里,主办方搭建了三个临时剧院,参展商们可以申请在其中举办发布会、论坛、分享会等活动。从早到晚,一场接着一场,几乎无休。在为期4天的展览中,竟然容纳了近百场专题活动。陆雨回忆道:“我们原来只做展台。6年前第一次来FILMART,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了一场发布会,没想到效果奇佳。这个能充分展示产品内容的舞台,为我们吸引了许多预期之外的买家、客户,特别是一些以往‘够不着’的海外头部流媒体平台。”

FILMART内四处可见的《哪吒2》元素

除了展会自身的优势,市场也是沪港影视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吕剑在香港贸发局多个内地办事处工作过,他认为上海最适合作为香港影视业进入内地市场的“最早的一站”,也是“最大的一站”。他表示:“归功于上海的国际化氛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影视业,香港的各行各业都习惯于从上海开始建立内地销售体系。且上海的市场本身就足够大、足够受关注,在上海投放的产品,能获得更好的橱窗效应。”

为了说明这一点,吕剑提到了不久前重映的经典港片《花样年华》。王家卫导演选择将专门重制的“25周年导演特别版”放在上海首映,还邀请了胡歌、唐嫣等《繁花》剧组的主角参加,这无疑是对上海市场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上海的影视公司也在积极为香港影视业打开内地市场。比如柠萌影视与TVB联合开发的剧集,不仅在香港播出,还要再回归本土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说,上海扮演的角色与香港高度相似,它们互为对外对内的交流中心、开放枢纽。于志庆觉得,沪港影视业本就是一家人,因此这是一件源远流长、水到渠成的事。刘会平则斩钉截铁地说,香港和上海不会是竞争关系,一定是“1 + 1>2”的结果。

耀客文化CEO吕超在新剧发布会上做开场白

上海影视界在FILMART参展规模翻倍的情况,分析了FILMART受欢迎的原因,包括香港的制度优势、专业的从业人员和合理的活动安排等。同时,探讨了上海在沪港影视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沪港影视合作是互利共赢、水到渠成的,将产生“1 + 1>2”的效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上海影视展实力翻倍,沪港合作开启新篇,FILMART上的上海力量:面积翻倍,合作升级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