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平安银行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业绩情况,深入分析其受市场变化、资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的盈利水平波动。同时阐述了平安银行在零售和对公业务方面的调整策略,回顾了其零售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的“答卷”。面对这样的业绩表现,平安银行高层管理在业绩说明会上做出了解释。2024年,平安银行受到市场变化的冲击,主动对资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并且大力清理存量风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银行的盈利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调。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平安银行总体业绩与核心指标依然保持着稳健的态势。在成本管控方面成效显著,资产质量也维持平稳,付息率更是持续优化。这使得平安银行在整体表现上,仍然位居行业前列。
与财报一同公布的,还有一份《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根据该方案,平安银行2024年末期打算派发现金股利70.25亿元。再加上已经实施的中期利润分配,2024年全年以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6.0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达到了人民币117.99亿元。
行长冀光恒曾指出,业绩指标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于零售业务,而零售业务最主要的压力则来自风险。从去年平安银行零售板块的整体表现来看,零售板块的换帅似乎也暗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针对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平安银行主动做出了调整。冀光恒表示,在过去的18个月里,平安银行对零售战略进行了全面梳理,成功解决了内部共识和配套措施的问题。目前,平安银行的“新打法”基本形成了共识,依然以零售为主,同时对产品和风险进行调整。
如今,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已经步入深水区。此前,平安银行管理层曾提到,零售转型将着重在客群质量、资产质量、资产结构这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平安银行以往采取的零售“三高”策略,正逐渐被颠覆。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平安银行抵押类贷款占比同比提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了62.8%;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3260.98亿元,同比提升了7.4%;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为2937.95亿元,环比仅增长了67.29亿元,增长较为乏力。这表明平安银行提升了住房按揭、持证抵押等基石类业务的优质客户占比,侧面反映出该行的风险偏好正在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减少超过15%,用卡流通户数为4692.61万户,相较于2023年的5388.91万户,同比下降了12.9%。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坦言,过去一年,银行业面临着息差持续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严峻挑战。股份制银行更是受到大行业务下沉和优质区域城商行本地化优势的双重夹击,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财报中,平安银行明确表示,本行将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顺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客户为中心,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深化零售战略转型,聚焦队伍、产品、客户等战略要素进行升级,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强化核心业务能力,围绕业务板块、平台基础、发展保障贯彻经营策略,推动零售业务均衡发展、量增质优。
作为业绩增速垫底的大行之一,平安银行的阵痛期较为明显。此前,平安银行一直以“零售立行”作为主要战略,然而转型之后,去年平安银行的零售板块净利润骤降至2.89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平安银行个贷余额下降至17671.68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0%。但令人意外的是,对公业务却明显上升。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的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至16069.35亿元,同比增长12.4%;对公客户总数达到85.33万户,同比增长13%;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工业事业、地产四大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贷款新发放4424亿元,同比增长35.4%。
面对对公业务的上升,市场对其持续性存在一定担忧。行长助理兼首席风险官吴雷鸣强调,在零售调整的背景下,对公业务需要补上来。他还指出,没有一家强大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是偏科的,银行业务需要实现均衡发展。
主管对公业务副行长杨志群表示,从行业来看,以基建民生、高端制造、能源行业、科技企业为主要增量,上述增量接近70%。在客群方面,去年该行对普惠和“一大一小”进行价格改革,有贷户大幅提升至46.4%;在产品方面,平安银行在供应链、跨境业务的优势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长期贷款,实现了规模增长。
冀光恒强调,平安银行今年零售负债端必须退出高成本行列,回到倒数第二、第三的低成本行列。同时,还需要在人力成本管控等方面进行科技替代工作,例如对网点的一些功能进行机器替代等。由此可见,平安银行在战略上还是以求稳为主。
回顾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历程,2016年,随着零售业务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共识,平安银行拉开了向零售全面转型的大幕。在这一背景下,平安证券执行董事蔡新发被调任平安银行,任行长特别助理,分管零售业务。
在蔡新发的带领下,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迎来了狂飙式发展。到了2017年,该行的零售收入同比增长42%,零售利润同比增长68%,对全行净利润贡献值达到68%。零售存贷款余额增速均位居中国上市股份制银行第一名。从此,资本市场将平安视为一家零售银行,行业在进行商业银行零售创新调研时,也将平安银行作为典型代表。
2017年,平安银行正式提出“零售突破”。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也曾表示“三年再造一个新零售”。到了2020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营收达到了885.78亿元,零售业务净利润176.74亿元,在净利润中占比为61.1%。从蔡新发的业绩表现来看,还算可圈可点。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平安银行零售板块受到了一定影响。2024年初,平安银行启动组织架构调整。调整之后,信用卡中心、汽车消费金融中心不再属于零售板块。平安银行原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离任,张朝晖开始分管该行零售业务。
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一份罚单,让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调整更加明朗。该罚单显示,平安银行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贷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以及其他等五个方面违法违规,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6723.98万元。其中,时任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对平安银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从张朝晖接任到调离,仅仅过去了一年时间,这表明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调整仍在继续,且已经进入深水区。至于王军能否扛起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大旗,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本文深入剖析了平安银行2024年的业绩情况,包括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原因,以及零售和对公业务的调整策略。平安银行在零售转型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如零售板块业绩下滑、风险压力增大等。同时,对公业务虽有上升,但市场对其持续性存在担忧。不过,平安银行在战略上求稳,通过调整零售战略、优化资产结构、加强成本管控等措施,试图实现业务的均衡发展。未来,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仍有待观察,需要持续关注其战略调整的成效和市场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