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生命科学上游行业,深入分析了2024年该行业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发展态势。需求端海外市场率先复苏带动工业需求回暖,国内市场受创新药投融资影响待政策发力;供给侧则通过并购整合和AI技术应用加速行业出清和产业链重塑。
当下,生命科学上游行业正站在供需关系改善的重要转折点上。随着2024年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逐步披露,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企业已经展现出了边际修复的良好态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海外市场创新药投融资的复苏,成功带动了工业需求的回暖;而国内不断加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更是为整个行业注入了长期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行业供给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通过并购整合加速了低效产能的出清,并且AI技术深度融入研发与生产流程,产业链价值重塑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
需求端:海外复苏引领增长,国内市场静待政策发力
生命科学上游行业的需求情况与下游的研发投入密切相关。在2024年,海外市场率先迎来了复苏的曙光。创新药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了25%,这一显著的增长带动了工业客户研发需求的逐步修复。而在国内,科研市场凭借基础研究经费10.5%的稳定增长,保持了一定的韧性。然而,国内工业市场却受到创新药投融资下滑的拖累,需求的释放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催化。
海外市场的复苏逻辑十分清晰。2024年,海外创新药融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了5%,头部企业更是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步伐,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高。国内企业积极响应,通过出海拓展业务,增加了市场增量。再加上国际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为行业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空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工业市场目前仍处于调整期。2024年创新药融资金额同比下滑了43%,政策端急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以刺激需求的回升。
政策预期已经成为国内需求修复的关键因素。自2024年以来,国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药支持政策,这使得一级市场投融资有望触底反弹。从长期来看,科研市场将受益于R&D经费的稳定增长(2024年达到3.6万亿元),并且随着国产替代的不断深化,科研市场仍将是行业的核心基本盘。
供给侧:并购整合加速,AI技术重塑产业链
当前,行业竞争格局正在从以往的无序扩张逐渐转向理性整合。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急剧下降,2024年IPO失利的企业超过了10家,这使得企业的资本开支变得更加谨慎。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提高了行业集中度。2024年以来,毕得医药、阿拉丁等企业完成了多笔交易,并且多家企业拥有超过10亿元的现金储备,这为后续的行业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技术变革是供给侧的另一条重要主线。AI工具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产品开发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企业积累的大量研发数据,进一步推动了垂类大模型的训练。例如,AI辅助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降低了试错成本,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转型。
行业出清与技术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合力。随着低效产能的逐步退出和头部企业技术壁垒的不断强化,那些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全球化布局以及AI融合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突出重围。未来,行业将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技术驱动下的价值重构可能会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主题。
本文围绕生命科学上游行业2024年的发展情况,详细剖析了需求端海外复苏、国内待政策催化,供给端并购整合与AI技术赋能的现状。指出行业正处于供需关系改善的转折点,未来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等优势的企业将在“强者恒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技术驱动下的价值重构将成长期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