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三月龙泉山:赏花与特色养殖碰撞出的乡村振兴新景,龙泉山春日:生态循环养殖与赏花体验的完美融合

三月龙泉山金堂县又新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市民游客登高踏青赏花。着重介绍了当地果园生态循环养鸡示范养殖基地,阐述了“除草鸡”的特点、养殖模式带来的效益,还提到了当地为丰富游客体验推出的活动,最后说明该县正大力推广此模式,走出乡村振兴增收富民新路。

阳春三月,龙泉山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机画卷。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微风中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不少市民游客纷纷选择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来到这里,登高踏青、赏花游玩,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昨日,在龙泉山一带的金堂县又新镇,有一处果园生态循环养鸡示范养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基地负责人刘伯雁正穿梭在朵朵李树丛中,忙得不亦乐乎。他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历经十余载精心研究培育出的‘除草鸡’。它是以四川山地乌骨鸡和土鸡为基础育种素材,特别适合在山地和果园进行生态循环放养。”

刘伯雁满脸自豪地说:“这种林下果园养殖模式产出的鸡和鸡蛋在市场上可是备受青睐。咱们的鸡蛋能卖到2元一个呢,而且还有不少游客专门前来赏花、品尝柴火鸡。算下来,每亩地大概能增收400元左右。”按照6 – 12只鸡/亩的密度投放,果园里的虫和草就成了鸡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能补充30 – 40%的日粮,同时还能实现果园60 – 70%的除草效果,有效防止土壤板结。而适量的鸡粪就地还田,就像给果树施了天然的肥料,反哺果树生长,大大提升了水果的品质,真正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漫步在漫山的李树林中,不时能听到阵阵清脆的鸡鸣声。一只只头顶鲜红鸡冠、身披金黄羽毛的公鸡,还有全身浅黄的母鸡,正迈着悠哉游哉的步伐,在林间穿梭。它们一会儿在地上啄食着掉落的果实和小虫,一会儿又轻盈地飞上树枝,精准地捕捉树上的害虫。果树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繁茂的枝叶为鸡群遮风挡雨,哺育着它们成长;而鸡群则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果园的生态平衡。在这种果园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下,果树上的害虫和果园中的杂草成了鸡群的天然口粮,鸡群通过觅食实现了果园的除虫、除草功能,避免了土壤板结,同时减少了果园的化学干预,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丰富的体验,当地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推出了农家柴火鸡打卡体验套餐,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味;还立足万亩桃林资源,开发了独具创意的“春绽三生劫,哪吒桃花盟”原创剧本杀。此外,还设置了桃下投壶、桃林谜趣、纸鸢工坊、桃园寻宝和丝带祈愿等一系列互动游戏,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与自然美景碰撞出的独特意趣。

一位来自德阳的市民兴奋地说:“我们专门过来赏花踏青,在这里还体验了追鸡捉鸡和鸡窝里捡蛋,感觉特别有趣。等会准备买点鸡和土鸡蛋回去。这里的体验感真的不错,玩法新颖又有趣,我还要推荐朋友过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正大力推广这种“赏花 + 特色养殖”的模式。李花、梨花、桃花等果树均实现了林下养殖,规模已经超过3000亩,养殖数量达3万余只。这一模式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增收富民的新道路,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围绕三月龙泉山金堂县的春日景象展开,介绍了果园生态循环养鸡的特色养殖模式及其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阐述了当地为吸引游客推出的丰富体验活动。目前该县大力推广“赏花 + 特色养殖”模式,走出了乡村振兴增收富民的新路径,展现了乡村发展的新活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三月龙泉山:赏花与特色养殖碰撞出的乡村振兴新景,龙泉山春日:生态循环养殖与赏花体验的完美融合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