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知名糕点店泸溪河的标价差异问题,引出“隐蔽性标价”乱象,通过消费者反馈揭示该现象对消费者的影响,并介绍了行业协会的自律规范及律师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在最近这两天,有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爆料。该网友称,自己在知名糕点店泸溪河的一家门店里,看到了令人诧异的标价情况。同一款产品,海苔味小贝的标价为32.9元/斤,而原味小贝标价是23.9元/半斤。经过换算就会发现,这两款小贝的实际单价相差近乎一倍。如此明显的标价差异,着实让人感到不解。
(图片源自网络)
受访者郭先生在和记者交流时提到,“我在景区或者人流量大的小吃街遇到这类情况更多。商家利用我们的惯性思维,制造出低价的假象来诱导我们消费。这不仅损害了我们的经济利益,还让我们心情变得特别糟糕。”也有消费者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像这种情况,到底怎么样才能根治啊?我真的不想再跟他们‘斗智斗勇’了。”
针对当前存在的“隐蔽性标价”乱象,庄京律师表示,部分行业协会已经行动起来,制定了相关的自律规范。比如在2024年7月,宿城区市监局与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就出台了《餐饮行业明码标价指南》。通过制定这样的自律性规范,能够推动商家主动统一标价单位,从而减少消费者的误解。
庄京律师还指出,“从目前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来看,完善司法解释和地方细则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体上,我认为将行业协会的自律性规范与法律、地方细则结合起来适用,或许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围绕泸溪河标价差异问题,揭示了“隐蔽性标价”乱象对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行业协会虽已出台自律规范,但要更有效解决该问题,还需将自律规范与法律、地方细则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