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海南三亚举办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介绍了种子认证制度的相关情况以及首批认证种子的成果和意义。
在3月22日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全国农技中心于海南三亚精心举办了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随着仪式的顺利举行,首批认证种子正式踏入市场的大门,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种子认证制度经过多年的耕耘,如今已然“开花结果”。
种子认证,这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公认的合格评定制度,其核心目标是打造高质量的种子。它是实现从“好品种”到“好种子”这一关键转变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自2023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后,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文件紧锣密鼓地相继印发,其中包括种子认证首批目录、实施规则和技术规范等。同时,首批2家种子认证机构成功取得相应资质,首批种子认证检查员也获得了注册资格。到了2024年,种子认证制度正式落地实施,为我国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时光来到2025年,种子认证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已有35个品种、300多个批次、1000多万公斤的种子成功通过认证。从检验结果来看,通过认证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在发芽率和品种纯度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具体而言,认证玉米种子比单粒播标准的发芽率和品种纯度分别提高了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认证杂交水稻种子比国家标准的发芽率和品种纯度分别提高了8.6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种子认证对于提升种子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信在未来,种子认证将为促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3月22日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阐述了种子认证制度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2025年取得的成果,强调了种子认证对种业发展和粮油单产提升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