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介绍了其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省份的成果,还阐述了上海在义务教育发展上的诸多举措及未来目标。
在教育发展的征程中,上海一直走在前列。继2024年黄浦等6个区被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之后,教育部日前正式发文,认定浦东等10个区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上海市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省级行政区。
上海始终将义务教育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当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教育的蓝图中,上海致力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秉持着办好每一所家门口学校的理念,上海不断提升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水平。因为上海深知,一流的教育是成就一流城市的关键要素,同时也能为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人文行走课正在进行。多年来,上海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也基本实现了学校全覆盖。更为重要的是,上海颁布了全国首部校外实践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上海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推动德智体美劳教育的融合实施,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和全员导师关爱网络,促进整个教育生态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上海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不断扩充。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已新增小学学位数8.3万个、初中学位数7.1万个。在基本建设规划中,义务教育学校(含一贯制学校、完中)竣工项目达到129个。2022年,上海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新“五项标准”,扎实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建设、普通教室安装空调、独立蹲位改造等项目,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为了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上海推出了三轮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通过精准托管和互助项目,安排中心城区的优质资源覆盖近200所郊区学校。2018年,上海遴选128所“家门口”的普通公办初中成为首批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2023年,启动第二轮强校工程,覆盖79所初中。2021 – 2024年,全市新评选的346名“两特一正”教师(即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流动到乡村学校或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占新评选教师总数的33%。
目前,上海的学区集团总数达到307个,其中各区认定的紧密型学区集团近50%。全市还实施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出台《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树立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的标杆。市级新优质项目学校达到163所,比2022年增加69所,且增量重点向相对薄弱地区倾斜。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提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其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在教育中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步伐。
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介绍了上海在义务教育发展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包括育人方式改革、扩充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均衡等举措,最后表明上海将继续巩固成果,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教育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