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欧盟言论看中欧关系的复杂态势 欧盟官员发声,中欧关系走向迷雾重重

本文围绕欧盟与中国即将展开的外交活动,阐述了欧盟在对华关系上的纠结态度。通过欧盟高级官员的发声、不同成员国访华目的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态度的转变等方面,展现了中欧关系的复杂态势,同时也提及了中方对中欧关系的重视。

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其持续对欧洲施加关税和安全威胁。于是,外界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即欧盟会向中国靠拢。而当欧盟准备与中国开启为期一周的重要外交活动时,一位欧盟高级官员的最新表态,充分体现出欧盟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下周,西班牙总统桑切斯、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以及法国外交部长让 – 诺埃尔·巴罗即将踏上访华之旅。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22日消息,一些人预测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即将迎来解冻。众多分析人士把欧盟、美国、中国之间的关系看作一个三角形,认为其中一个角距离拉远,另外两个角必然会相互靠拢。

当地时间2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一次活动中,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与经济安全事务的副总干事玛丽亚·马丁 – 普拉特对上述观点作出回应。她认为这种想法“非常引人注目,但过于简单化”。马丁 – 普拉特进一步表示:“我觉得这可能有点过于简单了……我的印象是,我们将面临极其严重的经济分裂状况,以至于在不同的领域要谈论不同的几何图形。”

当被问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些时候在对华采取更为合作的语气这一情况时,马丁 – 普拉特指出,在关注冯德莱恩发出的“政治信息”的同时,还得考虑到她所推行的所谓“对华降低风险”政策。随后,她老调重弹,污蔑中方存在“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并且继续强调所谓“减少对华依赖”。她说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信息并没有偏离‘降低风险’的信息……任何政治家都需要能够说:我们希望继续与中国接触。但我们想看看我们是否能够(在处理对华关系上)解决一系列问题。”

这是马丁 – 普拉特近期出席活动时发表讲话的视频截图。

尽管如此,欧盟其实已经在为持续降低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关系风险做准备。《南华早报》报道称,马丁 – 普拉特计划于3月26日起和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一同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预计她还会再次提及“工业产能过剩”“放松市场准入”等老话题。

不过,欧盟成员国或许有着不同的打算。桑切斯此次访华,主要目的被认为是吸引中国投资西班牙的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而法国外长则期望中国降低对法国干邑白兰地出口商征收的关税。

在过去4年里,有着“欧洲最著名对华鹰派”之称的冯德莱恩带领欧盟在对华问题上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如今,在欧盟准备与中国开展重要外交活动之际,欧盟正面临特朗普发出的关税威胁以及跨大西洋关系的转折点。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欧盟委员会对华的语气明显软化,言论也变得更加务实。

1月份,冯德莱恩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表示,欧盟“有机会与中国接触并深化双边关系,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关系”。2月4日,在欧盟会议上,冯德莱恩誓言要在与美国谈判中采取“强硬”态度。谈及对华关系时,她再次表态,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

这是2月4日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的相关内容,信息来自冯德莱恩X账号。

《南华早报》援引分析指出,冯德莱恩在达沃斯和布鲁塞尔发表的两次讲话,针对的是三个不同的听众。一是华盛顿,旨在向特朗普展示欧洲另有选择;二是北京,建议中方提出可信的提议;三是柏林,在德国最近的大选之前,向德国表明她在对华问题上并非激进的“鹰派”。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高级官员认为,这应该被视为对中国“蓄意发出的信号”。但另一位欧盟官员坚称,这并不意味着欧盟会放弃与中国的双边关切,而是如果中国表现出“以更加平衡的方式做事”的意愿,那么建立更好关系的大门就会敞开。

3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中欧关系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方始终高度重视欧盟和中欧关系,愿意同欧方加强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合作。毛宁强调,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是中欧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方愿意同欧方一道努力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办好建交50周年的系列活动,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合作,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本文通过对欧盟官员言论、访华计划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态度转变等多方面的描述,展现了欧盟在对华关系上的纠结与矛盾心态。欧盟既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又有着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而中方始终积极推动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节点,为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欧盟言论看中欧关系的复杂态势 欧盟官员发声,中欧关系走向迷雾重重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