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东新一季的抢人大战,介绍了广东举办招聘活动的情况,分析了其人才升级的紧迫性,阐述了制造业转型带来的用工挑战,以及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所推出的创新举措。
新的一季,一场激烈的抢人大战已然拉开帷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素有“最敢生省份”之称的广东也积极投身其中。
作为经济第一强省,广东日前隆重举办了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活动启动仪式。此次活动规模宏大,超千家用人单位参与其中,一共提供了5万余个岗位。这些岗位吸引了境内外近2000所高校、近12万名求职者踊跃报名。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岗位中,面向博士、博士后的岗位占比接近五分之一,而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更是超过七成。这充分显示出广东对高端人才和新兴产业人才的强烈渴求。
有一个现象让广东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有中国 “AI 三杰”之称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kimi 创始人杨植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科学家何恺明,他们都是广东人,然而却都选择不在广东创业和发展。这无疑给广东敲响了警钟,也凸显出大省人才升级的迫切性。
大省人才升级迫在眉睫
广东不仅是经济强省,还是中国生育第一大省。去年,广东出生人口达到113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0万人,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也从11.4%提升至11.8%。截至2024年底,广东实时在粤人口达到1.5亿人,并且省外净流入人口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然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广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此,广东省开启了“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创业。广东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展开新一轮引才行动,一方面是为了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大省应有的担当之举。
在此次招聘会现场,广东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纷纷亮相。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机器人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企业愿意为博士人才提供百万元年薪。
制造业转型带来用工新挑战
当前,广东制造业正面临着用工结构性矛盾。去年10月,广州人社局公布的“最缺工”30个职位排行中,“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高居首位,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榜上有名。
今年春节后,广东迎来了人口迁入高峰,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600万人。据广东省人社厅数据显示,节前外省农民工返乡人数高达1940万,约占外省农民工总量的80%。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广东机器人产业不仅在规模和企业数量上位居中国首位,还在各个环节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用工结构面临着重大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创新机制打造人才高地
为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广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职称评审方面,高层次人才首次参评可不受本人资历和任职年限限制。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可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推出了“天才新星项目”,以80万至100万元年薪招募青年科技人才,并给予他们三年自由发展空间,支持科研项目孵化落地。
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广东已募集超60万个优质岗位。其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过七成,这显示出广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对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
本文围绕广东新一季抢人大战展开,指出广东虽人口众多,但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才升级需求紧迫。制造业转型带来用工结构矛盾,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大。为此,广东推出一系列创新引才举措,凸显其在产业升级中对高端人才的强烈渴望和打造人才高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