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万载:以创新之钥开启红色文化新征程

江西万载通过科学保护与创新表达,让“赣水那边红一角”的历史与当下展开跨越时空对话。介绍了万载在红色遗址保护、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旅融合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展现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在江西万载,当清晨的薄雾轻轻漫过仙源乡红军街,那股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轻轻推开红旗报社那古朴的木门,一场饱含深情的主题演讲赛正在这里热烈举行。现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一段段扣人心弦的珍贵回忆,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赣水那边红一角”,万载的这段辉煌历史从未沉睡,如今正通过科学保护与创新表达,跨越时空与当下进行着一场意义非凡的对话。

这里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仙源纪念地,承载着无数的红色记忆。

探寻青砖里的红色密钥

在仙源乡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群,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实践正在有序开展。只见工匠们手持木槌、糯米灰浆等传统材料,小心翼翼地修复着那斑驳的墙体,他们的每一下敲击、每一次涂抹,都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历史。与此同时,无人机在空中同步进行着毫米级三维扫描,精准地记录下每一处细节。万载通过建立红色遗址数据库,成功构建起了“实体修复 + 数字孪生”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红色遗址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技术赋能的背后,是万载在机制创新上的重大突破。针对未定级革命文物保护资金短缺这一难题,万载县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当地的企业、单位纷纷伸出援手,认养革命旧址。截至目前,已募集社会资金 400 余万元,修缮了“湘鄂赣省赤色总工会旧址”“湘鄂赣半岭红三医院旧址”等一批未定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革命纪念设施,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 53 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揭开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白水乡红军医院遗址留存的竹制手术钳,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度,诉说着苏区军民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高村镇湘鄂赣省兵工厂旧址土法炼铁炉内的铁渣,见证了苏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万载县博物馆(湘鄂赣革命纪念馆)馆长张颖感慨地说:“每一块砖都是会说话的史书。”通过系统性保护,红色遗址不再是冷冰冰的静态展陈空间,而是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纽带,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重构可触摸的时空对话

“红军战士为救村民身负重伤,弥留之际将信物托付给老乡……”在茭湖乡上峰村的红色展览馆内,“中国好人”胡克丰正声情并茂地向研学团队讲述着“一枚戒指”的感人故事。他眼神坚定地说:“我希望让孩子们知道,英雄不是在很远的地方,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

最珍贵的守护往往藏在民间记忆里。胡克丰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他是万载县“红色讲师团”的一员。从 2009 年开始,他便踏上了收集整理红色故事的漫长道路。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目前已经编写了 20 余首红军山歌,以“说唱”结合的独特形式为万载的红色岁月增添了新的韵脚。

文旅融合的深度决定着文旅产业的高度。在仙源乡,平坦的小路两侧,一系列被活化利用的红色旧址如同珍珠般串联在一起。游客们可以在红旗报社旧址观看红色电影,感受当年的热血与激情;在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体验睡红军床,触摸历史的温度;在红军食堂体验做红军饭,品尝岁月的味道。万载将全县红色名村和旅游景点串点成线,精心设计了 4 条红色旅游线路,并组织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情景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游中,接受红色教育、追寻红色根脉。

红色记忆的传承既要保持历史的庄重感,也要找到当代人的情感共鸣点。万载通过将革命文物、口头记忆、非遗技艺与体验经济有机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4 年,万载接待游客量 2954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28 亿元,带动沿线 6 个红色名村村民人均增收超 4000 元。当暮色降临,研学少年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给红军战士的回信时,那些镌刻在乡土深处的红色基因,正焕发出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激活跨代际的青春和声

当月光温柔地浸透斑驳的城砖,万载古城中暖黄色的光带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火,在青苔缝隙间缓缓流淌。这座承载着湘鄂赣苏区革命记忆的千年古城,自 2022 年获批江西省首批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以来,通过“历史场景活化 + 非遗技艺再生”的创新模式,实现了文旅产业的突破性增长。数据显示,2024 年,万载古城人流量首次突破 1000 万人次。

前行三百余米,万载花灯戏《深情万载》正在非遗展示区精彩上演。该剧目以平江籍革命家江渭清为原型,生动再现了其 1962 年重访万载仙源横岭、寻访救命恩人牛牯嫂的感人往事。在竹骨绢灯的映照下,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具象为流转的光晕,令观众仿若穿越至烽火岁月,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拐入大碗茶馆,木质长凳上的游客们正全神贯注地观看红色花灯戏《探亲》。当演员掷地有声地念出“只有铁打的纪律,才有铁打的红军”时,台下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对演员精彩表演的肯定,更是对红军纪律和精神的深深敬意。

穿过青砖拱门,悠扬的红歌声传来。每周六晚的“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已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据了解,该活动已引发 10 万余人自发参与。现场,三代同堂的游客家庭逐句教唱,白发老人哼着旋律轻拍孙辈手掌,年轻情侣举着手机灯光充当荧光棒,这些跨越年龄的共鸣,正是红色文化可持续传播的生动注脚。

万载县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媛表示,未来,万载县将深入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和时代需求,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旅品牌。同时,利用现代科技、AI 手段,开发红色剧本杀、AR 打卡等互动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体验。

本文围绕江西万载的红色文化展开,介绍了万载在红色遗址保护上采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机制募集资金等方法;在红色故事传承方面,通过民间“红色讲师团”收集整理故事、编写山歌等方式;在红色文旅融合上,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开展特色活动等,还通过古城创新模式、红色戏曲表演和红歌活动等吸引游客。未来,万载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开发互动项目,推动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万载:以创新之钥开启红色文化新征程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