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云南花卉产业,介绍了云南花卉资源丰富的优势,阐述了其产业规模、销售模式转变、物流运输、种业创新、花旅融合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展现了云南花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地方经济重要支柱的现状。
在彩云之南,鲜花宛如一张张绚丽的名片,装点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云南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了极为丰富的花卉资源。作为中国花卉的主产区,近年来,云南在全球鲜花市场的影响力正逐年攀升。
截至2024年底,云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稳稳地保持在195万亩左右。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达35万亩,鲜切花产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云南花卉产业正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仅在自主研发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且在“花旅”融合上也不断创新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已然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百姓的生活如同鲜花般灿烂美好。
丽江花农正在采摘鲜花
在滇中地区,滇池沿岸昆明市晋宁区的花农张玉梅,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自家大棚,精心剪下娇艳的玫瑰,为销售做准备。她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种花已经有10多年了。过去,只能依靠批发商上门收购,收入十分有限。而现在,她可以直接通过斗南花卉市场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收入一下子提高了近30%。
昆明花拍中心的运货“花车”
物流网络的不断优化,让“云花”得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云南积极构建起“航空 + 高铁 + 冷链”的立体运输体系,昆明海关还专门开设了绿色通道,全力确保鲜花能够高效通关。2024年,云南省鲜切花出口值达到了7.6亿元,同比增长34.2%,连续6年保持全国首位。
科技赋能,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
尽管云南鲜切花种植规模十分庞大,但长期以来,市场主流品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引进品种的专利费用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云南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全力推动自主花卉品种创新。
在昆明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科研人员们正夜以继日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风”月季新品种。2024年4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一次性推出了76个自主培育的“中国风”月季品种。这些新品种花型多样、色彩丰富、香气浓郁,进一步提高了云南花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春节前市民在斗南花市选购鲜花
漫步在丽江古城的游客,时常能收到来自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的浪漫花束。每日3000枝“丽江的花”玫瑰,将丽江的浪漫氛围传递到每一位游客的心中。此外,园区还精心推出了花海探秘、花艺工坊、花食体验等旅游线路,为游客带来别具特色的沉浸式体验。
赏花、买花、采花、品花,在云南花卉产业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下,“花卉 + 旅游”持续融合发展。鲜花之美不仅让更多人体验到云南文旅的独特魅力,云南鲜花深加工产业也在快速发展。鲜花饼、永生花、花卉精油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市民在鲜花瀑布前打卡
“小花朵”催生“大产业”,“云花”正成为云南打造“美丽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云南鲜花产业从单一的种植销售,拓展到花卉研发、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全链条发展。云南省政府发布《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实现花卉产业全链条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云南的花,不仅盛开在田间地头,更美在百姓的心头。这一朵朵娇艳的鲜花,正化作群众幸福生活的绚烂色彩,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篇章。
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规模、销售模式、物流运输、种业创新、花旅融合等方面。云南花卉产业通过多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实现了从单一种植销售到全链条发展的转变,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为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未来还将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