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卢氏县委大院看基层政府:朴素办公,心系民生,68 载坚守!探秘河南卢氏“最朴素县委大院”背后故事

本文聚焦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委大院,深入介绍其历经 68 载的“缝缝补补”,展现了大院的朴素状态,以及县委在艰苦条件下心系百姓、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种种举措,凸显了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县”作为郡县制建立以来最为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划,有着独特的地位。而“县委大院”,不仅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场所,更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场”。县委大院的开放程度和朴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生动体现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

在 2025 年春天,我们特别推出“平易近人的县委大院”专题,用我们的笔和镜头去记录那些或朴素或向人民群众敞开怀抱的县委大院。因为我们相信,平易近人的县委大院,必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委大院。

(图为卢氏县委大院。本文图片均由记者拍摄)

“缝缝补补”68 载

卢氏县委大院始建于 1957 年,至今已走过 68 个年头。它位于县城西大街中段,处于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 23 亩,建筑面积 4413 平方米。1958 年,县委、县政府迁入此地办公。到了 1981 年,为了带动城北经济发展,县政府迁至行政路,而历届县委则一直留在这里坚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虑到形势发展和人员增加的需求,分三批建起了西四东五共九排、总计 69 间的土坯房,院内还有一座两层半砖楼和一栋三层小楼。如今,这里有 7 位县委常委、200 余名干部职工在此办公。

县委大院虽然历经几次修缮,但都是在原样基础上进行“缝缝补补”。2008 年夏天,一场暴雨来袭,县委书记、县长和几名同志的办公室被砸出了几个大洞。出于安全考虑,县委对大院进行了翻修,加固了房顶和墙体,防止坍塌事故发生。

在大院工作多年的卢氏县委组织部一级主任科员杜鸿征回忆道:“那年下暴雨,院子里栽的梧桐树一下就倒了,当时县委书记办公的那排房顶漏了很大窟窿。之后我们把屋顶做了整体钢结构加固,把树也刨走了。梧桐树虽然树干粗壮,但实际上根系并不发达,暴雨时存在隐患。”他还说,现在的土坯房除了外面进行粉刷,里面稍微加固,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太大改变。

(冬天需包起水龙头防止水上冻)

朴素不“破烂”

艰苦朴素并不意味着“破破烂烂”,而是要“精精神神”。在土坯房的房前屋后,修建有花圃以及由青砖铺成的便道。平日里,这些便道、主干道以及其他公共区域的卫生,都是由县委机关干部职工承包清扫。通常,职工们会在早上 7 点半左右到达大院,按照划分好的区域进行打扫,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卢氏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陈洋洋介绍说:“这也是为了时刻提醒县委大院的党员干部,要事事亲力亲为,要站稳群众立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一点一滴的小事放在心上。”尽管县委大院是土坯房,看上去并不“高大上”,但这里窗明几净,院子整体绿化非常好,有笔直的水杉、稀有的娑罗树、红豆杉,还有玉兰、桂花树等等。在这里工作的干部职工都觉得是一件幸福而幸运的事情。

(每月第一个工作日都会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

在卢氏县委大院里,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那就是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都会举行升旗仪式。杜鸿征说:“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 7 点半,大家都排好队,领导轮班发表《国旗下讲话》。”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月月如此。

离老百姓近一点

张宝群已经在县委大院当了 12 年的保安。这些年,他明显感觉到了变化,来解决问题的人变少了,来参观的人变多了,县委大院和群众的距离也更近了。老百姓来办事,登记一下就会安排相关人员接待,畅通无阻。遇到脾气急的群众,保安们也会先进行安抚,尽量不激化矛盾。如果有人急着上厕所,门岗会直接放行,到了院里各单位的职工见了也会指引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2009 年,卢氏县委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不建大楼保民生

2008 年,卢氏县委获批了办公楼用地,但考虑到民生需求,这个项目被搁置了。杜鸿征介绍说:“一直以来,卢氏县都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居住环境等问题,集全县之力,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卢氏县先后投入 30 多亿元,建设廉租房、回迁房,改造旧城、建设新区。现在的城区面积接近 8 平方公里,比过去扩大了一倍。为了进一步延伸拓展城市休闲空间,满足市民更多的康养运动需求,卢氏县斥巨资对洛河卢氏段水域进行综合治理,在县城南坡建起了太阳能灯带,北坡建成了绿化长廊,文峪望家山开辟了网红路、连翘花海观赏区,形成了以洛河为轴心,辐射县城周围的生态山城美景。

2020 年 2 月 26 日,卢氏县正式脱贫摘帽。“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成为全球减贫案例,卢氏县成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明显县。2021 年 3 月,卢氏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 年 8 月,集游、玩、吃、住、购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体验古街莘川坊开工建设。莘川坊依托卢氏县城隍庙文化元素,采用汉魏建筑风格。建成后,莘川坊将为卢氏县增添一张文化旅游名片,与卢氏豫西大峡谷、双龙湾景区、熊耳山景区、玉皇山景区等一同扩大卢氏旅游版图,扩大“清清卢氏、千年古城”的影响力。

(时至今日县委常委们依旧在土坯房办公)

杜鸿征感慨地说:“过去一个院子住好几家人,共用一个厕所。几户人家天不亮就要起来用水,非常不方便。随着城区老旧房屋改造、城中村改造,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另外,原来我们的洛河滩脏乱差,经过洛河治理改造,我们有公园、有绿化带,还有河堤廊道、亲水平台,老百姓休闲娱乐都有了好去处。”几十年间卢氏县面貌焕然一新,但不变的是县委的土坯大院。在卢氏,群众安居、县委蜗居,已成佳话。

本文通过对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委大院的深入报道,展现了其 68 年来“缝缝补补”的朴素面貌。县委大院虽历经岁月,但始终坚守初心,干部职工亲力亲为,与群众保持着紧密联系。同时,卢氏县委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搁置办公楼建设,大力投入民生项目,使卢氏县在脱贫、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真正做到了群众安居、县委蜗居,生动诠释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卢氏县委大院看基层政府:朴素办公,心系民生,68 载坚守!探秘河南卢氏“最朴素县委大院”背后故事

评论 抢沙发